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石油战略布局“宽出口”与“增产量”要并举(声音·能源大家谈)

钟健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0月17日   第 01 版)

  由于汽柴油消费的严重不对称,石油行业对于加工总量的控制以及总产能的调整是矛盾的。在柴油市场中,柴油资源已呈现出明显的供大于求,但在汽油消费逐年增长的驱动下,原油加工量仍在以年均近9%的速度递增。在“去产能”宏观调控背景下,如果从长远的石油战略布局去认识,我国的石油行业不应该仅仅因为柴油市场的过剩就盲目“去产能”,而应采用“多加工”与“宽出口”并举的方针不断做大、做强石油加工规模,力争在全球石油市场中获取中国应有的国际分工地位,这样才能使石油行业服从于我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结合相关部门数据测算,今年1-7月,我国汽油消费量同比增加约700万吨,增长约12%;原油加工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7%,约增长2400万吨。但同期柴油消费量约下降2.7%,减少了300万吨左右。

  虽然今年1-7月,在同比2400万吨的原油加工增量的背景下,多生产的汽油基本满足了同期汽油消费增长的需求。但是,相应多生产的800万吨柴油却没有消费增量的支撑,消费量反而比同期下降了约300万吨。增加的产量与下降的消费量共同作用,使得柴油供应过剩达到逾1000万吨。为促进过剩资源的消化,今年1-7月,我国柴油累计出口约800万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柴油过剩的局面。

  从2016年全年柴油出口配额看,今年后几个月,仍有700万吨的柴油出口配额未使用,但余下的配额能否继续有效缓解柴油过剩的局面呢?这还要取决于原油加工量的增长与否以及国内柴油消费量是否继续下降。但应看到,出口、加工量、消费量三者的动态平衡构成了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柴油市场平衡的三要素。其中,今年1-7月,柴油出口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约250%。可见,柴油的出口调节已成为平衡国内柴油市场的重要手段并将常态化。

  与其它行业均在产品或资源过剩的局势下纷纷“去产能”不同,石油行业并没有因为柴油的过剩而削减原油加工量,而是通过增加柴油出口平衡了国内市场的过剩局面。随着汽油消费逐年增长,我国的原油加工量仍保持着不弱的增长势头,新扩建产能仍在进行。

  笔者认为,石油行业之所以难以一刀切地“去产能”,除汽柴油消费增长的严重不对称外,从长远角度看,在全球化的石油市场中,单纯的石油消费及进口大国的定位是被动和弱势的,如果同时成为石油产品的生产大国,能够将自身的石油消费利益与全球的石油制品供应利益联系起来,做到自身消费与全球供应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有效维护一个消费大国的长远利益。因此,应当高消费与大加工并举,多进口与多出口相配,从而建立起有中国参与的国际石油市场分工地位,才符合我国石油产业的战略布局。

  因此,在汽油消费旺盛与柴油产量过剩的矛盾中,从长远利益看,多加工原油、过剩部分多出口的措施更有利于我国的石油战略规划。“多加工”与“宽出口”并举应是当下我国石油行业的一项不同于其它行业的产业政策。

  因此,只要汽油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我国应依靠逐年增长的汽油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原油加工量,过剩的柴油则以出口平衡。必要时,仍需要继续新扩建产能以保证汽油消费。由此,保持我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消费大国与生产大国相匹配的地位。

  当前,为了更好打通今后石油产品的出口之路,一方面,应尽快规范企业与出口业务有关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减少国外市场对我国石油产品出口的“反弹理由”。一旦我国石油产品出口形成规模及常态化,对全球经济及更深远层面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其它产制品。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在配套石油产品出口方面布局相关政策与法规,无论是从今后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前景看,还是从我国石油战略布局看,原油进口与石油产品出口应是一对不可分割配合有序的整体。

  (作者系金银岛资讯副总裁、石油经济首席研究员)

首座现代化海上油田开始“换心”
石油战略布局“宽出口”与“增产量”要并举(声音·能源大家谈)
配售电业务开闸
天然气管输价格机制迎三大变化
我国首次规范天然气长输价格
联合欧佩克冻产 俄罗斯真心救市?
页岩气从“普遍摸索”到“重点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