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9月05日 星期一

难舍水电情 挥洒山水间(“初心能见”)

——记广西局原副局长朱光荣的水电人生

特约通讯员 李科胜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9月05日   第 28 版)

  朱光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广西局/供图

  人物简介

  朱光荣,1936年出生于福建武平,195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同年进入广西局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广西局副局长。他曾两次被评为广西省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管理者、能源部施工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广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知天命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耄耋颐养期,依旧殚精竭虑。朱光荣,一辈子痴迷水电事业,矢志不渝,为之奔波、为之奋斗、为之奉献。

  第一代水电人:脑海中成就精神大坝

  “坝前平湖似镜,坝后泄流如虹。”多年后故地重游,朱光荣站在西津水电站巍峨的拦河大坝顶部,一览自己参与“绘就的壮丽画卷”时,他内心充满自豪,“我是广西第一代水电人,见证了广西水电事业从无到有。”

  1958年,刚从同济大学毕业的朱光荣,响应国家支边号召,来到广西局西津水电站工地参加工作,从此,他与水电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他的水电人生。“放飞梦想,催醒山河为发电;漂流生活,山间野渡扎营盘。”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穷落后面貌,决定兴建西津水电站。同年4月,为了建设西津水电站,广西局应运而生。西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34.4兆瓦,是广西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中型水电站。

  “西津水电站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上马的,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低水头河床式径流水电站,也是广西局承建的第一座水电站,是广西局的发祥地。”回忆起工作的第一站,朱光荣语气里依然充满着自豪。

  1958年10月,西津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电站建设期间,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施工机械化程度低。施工高峰期,共有3万多人在电站工地,采用肩挑人扛的原始方式进行施工。年轻的朱光荣也是"人海大会战"的参与者。

  “我们技术员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除了完成技术工作之外,还经常到一线和工人同志一起参加劳动。”朱光荣回忆道,“我们两个人一组,抬起几十公斤重的手风钻,造孔、放炮。”

  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大型施工设备的艰苦条件下,广西局的创业者们攻克了施工道路上的座座堡垒。1964年6月,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为广西水电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时环境苦、工作累、工资低,但是我们的内心豪迈、觉悟高、心胸宽、敢担当、善作为,都想为国家建设多出点力,工作起来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朱光荣感慨道,“我们水电人既在江河上成就了物质大坝,又在脑海里成就了精神大坝。人生过得实在,艰难创业自豪。这种感悟永远激励着我。”

  正是朱光荣那一代水电人,靠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国家水电事业走过了最艰难的起步时期。

  第一代项目经理:混凝土浇筑创纪录

  上世纪80年代,国家重点工程岩滩水电站作为试点,首次推行业主总承包责任制,工程建设以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包经营权。广西局中标电站主体工程,时任副局长的朱光荣出任工程经理部经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项目经理。

  “岩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10兆千瓦,最大坝高110米,号称‘双百’电站,是广西水电建设事业的一个新高度。”几十年过去,提起岩滩水电站施工建设的点点滴滴,朱光荣仍是如数家珍、历历在目。

  岩滩水电站是广西第一座超百万千瓦装机的特大型水电站,也是当时全国在建的5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五朵金花”之一。为了这朵“金花”的绽放,朱光荣依靠严格的施工管理和科技创新,大胆研制、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克服了1988年因特大超标洪水而延误工期、1990年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施工等诸多困难,工程建设又好又快,施工、管理中有多项指标创国内之最,为国内外水电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1987年美国人创下了日浇筑碾压混凝土9497立方米的世界纪录。我就考虑能不能超越美国人,打破这个纪录。我们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机械设备让我有信心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纪录。”电站厂坝碾压混凝土年、月、日浇筑量分别刷新国内施工纪录后,朱光荣决心冲击世界纪录。

  从砂石料供应到自动拌合楼系统,从运输车队到碾压混凝土工作面,几十个环节朱光荣都一一布置检查,做好准备工作。1989年11月10日23时30分,当最后一车混凝土料倾泻在工作面时,整个工地顿时一片沸腾。岩滩水电站当日浇筑碾压混凝土1.0619万立方米,一举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1992年9月,岩滩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提前9个半月投产发电,缓解了广西严重缺电的紧张局面,标志着广西电力工业提前步入大机组、大容量、超高压、现代化的时代。和当时国内同级水电站相比,岩滩水电站发电期缩短一年半。整个工程建设花钱少、见效快、质量好、效益大,被誉为“五朵金花”中开得最好的一枝。

  1991年,由于在岩滩水电站施工建设中业绩突出,朱光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朱光荣,这位广西第一代水电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项目经理,又一次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一辈子的技术员:对水电爱得深沉

  “现在的水电施工技术越来越先进了。”虽然已经年逾八十,但是朱光荣依然在关注着水电事业的发展。“我是搞技术出身的,干了一辈子的技术工作,是一名老技术员。”

  早在西津水电站建设期间,刚刚大学毕业,还是实习技术员的朱光荣,研究以甘蔗糖蜜制酒精的废液作为混凝土塑化剂,不仅节约了水泥,还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那时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股冲劲。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边摸索边施工。”朱光荣谦虚地说。

  此后,朱光荣先后转战澄碧湖、恶滩、大化、岩滩等10多座水电站工地,拦河筑坝,播种光明,继续为广西水电事业发展出力,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据统计,朱光荣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中,有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965年,为解决澄碧湖水电站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难题,节约水泥用量,朱光荣研究利用当地火电厂煤渣磨成细粉作掺和料,整日整夜在粉尘环境下工作。当新工艺应用成功时,他却因过量接触粉尘患了眼结膜炎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说太严重了,眼睛可能保不住了。后来想尽办法,土洋结合,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才保住了双眼。”提起这段往事,朱光荣却十分豁达,“工作总是要有人做的。”

  岩滩水电站建设期间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水电界的高度关注。“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挪威、意大利等外国的水电专家去参观。我们的压力很大,所以对技术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朱光荣说。

  在施工中,朱光荣他们采用了大流量、深河槽截流闭气以及碾压混凝土筑坝、预应力锚束、大型压力钢管制作安装等多项新技术,取得了深河槽大流量河道一次截流闭气成功、大面积辉绿岩厂坝基础高速开挖等成果。岩滩水电站工程以优良的质量获得2001年度“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和“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1998年,在山水间奋战了40年的朱光荣正式退休,但他依然在为水电事业发挥余热,协助企业的投标评审、技术咨询、竣工结算等工作。作为广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水电工程分会的首届会长,他还为向家坝、溪洛渡、锦屏水电站等11个工程项目提供了科技咨询服务。

  “人生有夕阳,事业无黄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人生路上,我心里仍充满阳光,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退休只是人生路上的中间站,不是终点站。只要还能干得动,我还想多做点工作。” 

  朱光荣,这位水电工程宿将,思绪仍习惯性地漂流在江河流域山水间。他的心,也永远在聆听水的呐喊,山的呼唤……

难舍水电情 挥洒山水间(“初心能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