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8月22日 星期一

渤海油气勘探走进“大数据”时代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8月22日   第 14 版)

  本报讯 随着勘探程度不断向纵深挺进,可收集、可量化的探井、地震等数据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数据整合、资料融合以及统计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手段越来越频繁地运用于渤海油田勘探研究。

  日前,中海油渤海石油研究院消息称,在刚刚过去的勘探目标审查中,渤中探区完成了由5个地震工区拼接而成的、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的某一地区地貌形态图。这一宏观图件的形成对于打通勘探信息“孤岛”、服务区域综合目标研究和指导勘探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提炼、归纳,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寻求其统计学的意义,进而让数据产生更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是“大数据”的精髓。在渤海油田,海量的历史数据及不断更新的实时数据是勘探研究工作的基础。如何对这些随机又繁复的“大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和提炼,并用宏观视角和数据应用解读勘探发现的种种现象,是渤海石油研究院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实践的方向。

  “渤海油田已钻探了几百口探井,勘探目标的优选应该早已有迹可循。无论是目的层的选取还是成藏类比,都需要从围区甚至整个渤海海域的大数据中寻找规律。”渤海石油研究院院长田立新充分肯定了勘探研究中“大数据”的价值。

  为解决不同工区现有层位解释结果不闭合、资料拼接处构造解释认识不清等问题,辽东湾探区首次规划了对29片、16800平方公里的地震资料实现拼接处理,整合后初始入站处理资料数据体达到百TB级,远远大于目前整个渤海地震数据体的总和。

  “拼接处理并不是简单的拼凑零碎工区,而是调用了多重现有关联数据,处理后的数据体对精细落实跨界目标及郯庐断裂带整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渤海石油研究院物探总师周东红说。目前,渤海海域其他探区相继提交面积超过17000平方公里的三维地震连片处理计划。

  整合数据在区域研究中率先显现优势。正是基于纵跨整个海域50个三维地震工区、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的潜山内幕三维解释,渤海石油研究院区域勘探室详细解剖了总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的潜山带,为渤海潜山勘探奠定了重要基础。

  除了整合多维度数据形成庞大数据体之外,多元数据的融合与分析工作也在勘探中起到重要作用。科研工作者在对新近系浅水三角洲中成千上万的砂体和数以万计的断层进行大面积的统计后,发现其断砂接触长度、接触面积与含油气性“隐秘”的定量耦合关系,才推动了浅层岩性勘探“指哪儿打哪儿”,为渤海新近系贡献了70%的储量。

  “随着勘探工作越来越趋于系统化、精细化,大数据的量化分析不仅能弥补勘探工作中定性分析的盲目与偏见,同时区域性的解读将有助于从大局上把握宏观油气成藏规律,从而使目标研究和潜力预测更为精确。大数据时代我们渤海油气勘探将大有可为。”渤海石油研究院地质总师徐长贵表示。

  (张藜 张参)

新疆跻身第三大煤层气开发热点区
资讯
关注
中仁集团签订轻质原油大单
金陵石化沥青首次出口斐济(图片新闻)
渤海油气勘探走进“大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