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8月15日 星期一

石化转型增效要有“勇”又有“谋”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8月15日   第 14 版)

  石油石化行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各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石油石化产业遭遇发展增速下降,产能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和环保压力增大的困境和考验。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统筹优化产业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七个方面重要任务,首要政策指向化解产能过剩,强调转型增效,标志着我国石化产业结构性改革将全面开启,不仅有目标,有原则,还有具体实施方案。

  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产能过剩与煤炭、钢铁等行业的总量全面过剩不同。纵观我国石化行业发展,既有“传统霸主”的国有企业,也有后起之秀的地方民营企业。但目前来看,不论是资金雄厚、原料供应充足的大型化工厂、还是高精尖小微企业,都面临行业结构性过剩,也就是中低端产业过剩、高端产业不足,“大路货”产品过剩,高精尖、特种产品短缺。

  早前由中国石化联合会与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主办的2016上半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就提出,要全力以赴稳增长,“壮士断腕”去产能。

  去产能是企业和行业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谋划好自己的生存发展道路,只有去产能的勇气和决心显然不够,正如《指导意见》针对的也并不是单纯的去产能,更多的是在“谈发展”一样,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才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

  有句老话说得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正如业内大多数声音所言,企业和行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外部条件,市场环境和形势、国家政策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面对当前生产经营的严峻形势,大部分石化企业都在积极想办法、找出路,迎难而上,但不能把扭转困境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市场的变化上和特殊政策照顾。解决企业和行业所遇到的难题,不仅需要外部条件,根本的是要激发内生动力。

  在行业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降低企业各项支出,保持低成本运行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人工成本不断升高的形势下,努力降低装置能耗、物耗,加强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预算控制,向集约型转变,是解决行业成本高企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以从预算、人力资源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企业控制成本能力。 

  此外,《指导意见》的出台会加快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重组整合的进度,石化产业是规模生产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重组可能是规模较大、技术较为先进的企业兼并技术相对落后的小型企业或将成为趋势和主要手段。

  未来石化行业,要推动石化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外资参与。新建炼化项目全部进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化工园区,提升质量,开展差异化竞争。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目光要着眼于市场需求,着眼于国外高端。

  增加效益,坚持创新驱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认为,石化产业的精细化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创新。一是要从现有的大路货产品存在的性能不足入手,独具慧眼,锁定市场需要的高端和特殊牌号产品,通过结构和工艺创新逐步实现产业化。二是创新研发不能拘泥于单个产品,在单个产品取得突破后,必须及时扩大战果,在同一专业领域开发系列产品,形成产品树。

  创新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也不是大刀阔斧的重建。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固步自封,没有创新,企业乃至行业只能日渐衰落。首先要在思想上具有创新意识,切忌墨守成规,要将创新思想和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并进行存量优化。其次,技术创新是手段,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各种发明、专利的转化,都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把石油石化行业与金属、非金属行业融合在一起,不断拓宽行业领域。

石化转型增效要有“勇”又有“谋”
资讯
山东油气管道隐患整治全部完成
河南油田“高强度易溶解纳米堵水剂”解决油井高含水难题(图片新闻)
关注
江苏油田力推环保与生产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