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8月01日 星期一

东莞拟打造中国“氢谷”

■本报记者 焦旭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8月01日   第 19 版)

  日前,记者从“东莞(国际)氢能技术暨产业城投资峰会”上了解到,东莞市政府以三大举措:成立中国“氢产业联盟”;启动百亿级的“氢产业基金”;筹建“国际氢能产业城”,欲在国家级高新科技示范区——东莞松山湖,打造出一条氢能产业链,建设中国氢能产业基地“氢谷”。

  据悉,东莞市此举旨在将氢能产品与产业链资源对接,优化产业配置,以产业资本驱动氢能产业发展,力争带动千亿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广东省在氢能源产业方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配合氢能产业城落地、产业联盟发展,东莞市有关部门成立了“氢能产业城专项工作小组”。东莞市副市长杨晓棠在致辞时表示,市政府将提供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全方位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需“合力”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在峰会上做了题为“氢能行业发展应用”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在氢能工业链中制氢、储存、运输、加注、应用几个环节层层相扣,但各环节又有不同的产品方向,是一个产业综合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政策支持到位的基础上,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下,调动企业参与产业链布局,方能盘活产业。

  毛宗强表示,氢能作为一种高度前瞻性的能源,虽然我国在技术上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但应用上的差距却日趋显眼。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是研发主体错位,相比国外以企业为研发主体,中国更多着重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这也就在无形中造成产业化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熊岳平也认为,造成国内外差别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内缺乏对氢能利用的顶层设计,国外很多国家有关于氢能社会的整体规划。二是发展主体错位。国外科研院所主要承担基础性研究,依靠企业推动;国内恰恰相反,虽然院校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产品转化率仍然较低。

  对此,毛宗强提出:“要让资本、产业、技术、政策合力推动中国氢能快速发展”。他同时指出,“发展氢能是历史的必然,氢能的发展正渐入佳境”。

  “氢谷”落地正当时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氢产业发展基金和氢产业联盟的成立,意味着一种突破意识的觉醒,更被寄予厚望。一些专家更是畅想氢产业在东莞快速发展,从而造就出一个中国“氢谷”。

  作为本次峰会举办方、氢产业联盟发起方——淳华氢能董事长谢曙表示,东莞有很好的基础产业,同样是零配件制造,东莞造出的成本更低,模块更精美。东莞现在也面临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转型,需要推动氢能产业这样的新兴血液以及专注于新能源的资本注入。

  作为联盟联合发起人,中国科技开发院投资部部长徐向东表示,氢能产业化过程中需制造业基础支撑,比如零部件加工、新型材料研发生产等,东莞作为中国的制造业重镇,恰好具备这一条件。

  在此次峰会上,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普遍认为,氢能作为新兴项目,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到氢,而不是谈“氢”色变。同时,还需要与金融资本“联姻”。

  据了解,此次启动的氢产业基金是由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英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和博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四家机构联合发起并创立的总规模达100亿元的氢产业发展母基金,通过运作可带动约1万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向氢产业。

  长安信托总裁崔进才称,未来公司将向新能源投资合作的方向转型,虽然氢能这类节能环保新能源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氢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产业,我看好(公司转型)的方向”。

  淳大集团董事长柳志伟对氢能的未来也是颇有信心:“此前我们已经在不少方面落后于国外,现在(氢能技术)不能再让国外技术占领市场,我们要走自己路子,实现弯道超车。”

  在峰会圆桌会议环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张卫东指出,氢能源产业需要强大的制造和产业化能力来支撑,而东莞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其强大所在。他强调,多年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致力于协助中国的氢产业发展,希望将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联合起来打造中国“氢谷”。佛山市委常委许国对于东莞在氢能产业的推动也表示钦佩:“佛山与东莞联手推动氢能这一产业,我感觉是有种遇知音的感觉。之前,我们说把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往前推进十年,这有点夸张,但是有东莞的加入,有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就能够将氢能产业推向国际一流水平。”

资讯
北京空气源热泵供暖市场加速启动
达竹煤电公司发挥设备效能最大化(图片新闻)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期或纳入七千多家企业(关注)
东莞拟打造中国“氢谷”
新奥亮相智博会展示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