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公司年中会的情况,五大发电集团中,只有体量较小的国电投利润额同比增长,规模较大的四家均未发布盈利情况。虽然五大电力旗下主要上市公司尚未公布其上半年财报,但从其集团公司年中会的情况预测,各公司今年利润额将同比下降。由此看来,国电董事长乔保平所说的“历史性的拐点”并非没有依据。面对已经日趋饱和的电力供应市场,发电企业与其继续依靠投资拉动规模增长,不如将目光转向内部,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发电行业并非今年才开始步入“拐点”。2015年,五家主要上市公司中有四家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大唐发电净利润增幅高达56.2%,但利润增长的主要贡献均来自于煤炭价格的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五家公司2015年的营业收入均同比下降,无一例外。火电价格下调、电源装机过剩、利用小时数下降、用电增速放缓,以火电为主要业务的几大发电集团在经营的主要领域都遭遇了冲击。
火电的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前景广阔的新能源发展迅猛,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建立燃煤火电机组承担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机制的要求后,对于风电、光伏项目的投资热度再次提高。然而,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通知,继煤电之后,提出建立风电投资监测预警机制,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和新疆被列为红色预警。风、光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自然条件要求颇高,而风力资源丰富的新疆、甘肃,今年一季度弃风率接近50%。很显然,即使清洁能源,也不能走一味扩张的道路。
除了来自外部的变革,发电企业自身在经营上存在的问题也一一暴露。2015年净利下降的国电电力,由于其参股的光伏薄膜生产线关闭,以及多晶硅、老旧火电机组等资产的亏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达上亿元,公司2015年投资亏损总额达到17.31亿元;大唐发电旗下煤化工业务的亏损不仅直接拖累公司2015年业绩,还影响到公司对于河北火电资产的整合进程,水污染事件更是造成了负面影响;煤价高企时期,发电企业纷纷投资煤炭资产保障供应,而近年来煤炭价格走低以及煤炭去产能政策实施后,煤炭资产又成为了发电企业的包袱。激烈的竞争中,发电企业愈发承受不起经营投资上的“失误”。
从五大发电集团年中会上对于下半年任务的规划中可以看出,各家已深刻认识自身所面临的挑战。降本增效、“过紧日子”、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提升资产质量、推进资本运作……这些经营能力上的提升,才是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谋求长远发展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