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

国产装备如何杜绝质量瑕疵

专家称,质量是做出来的,要在设计、制造、管理等环节落实人的主体责任

本报记者 胡清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7月11日   第 20 版)

  产品质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装备制造业长期以来的高频议题。在本期中国能源报上,集中刊登了26家核电泵阀主要制造企业质量承诺书,缘起是近两年来,由于个别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核电泵阀国产化率由2013年的85%骤降至目前的35%,此事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为此组织召开质量专题会,并倡导主要制造企业向社会公开产品质量承诺,开诚布公地接受业界监督。

  形成对比的是,6月24日国家能源局、中电联发布的2015年度电力可靠性指标显示,因设备故障、突发质量问题等产生的非计划停运小时,东方电机有限公司300兆瓦、600兆瓦、1000兆瓦等级汽轮发电机可靠性整体荣登行业第一。

  在往常,闭门商谈质量问题是业界惯例,在媒体公开质量承诺书实属罕见。综合近期质量事件,这种几家欢喜几家忧的现象为何出现?又该如何杜绝?

  小毛病不断

  “能用,不太可靠。”这是沈烈初从国内外用户那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沈烈初是机械行业的一名老将,退休前任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对于机械产品的质量问题,他十分关注。

  “机械设备是由千百种零件,经过近百十家的千百位工人制作而成的,只要其中一道关键工序出了问题,整个设备就不能很好地工作,其中一个关键零件的一道关键工序出了质量问题,按照‘木桶效应’理论,整个设备的质量就决定于这个零件的这道工序。”在7月6日全国机械工业第三十五次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上,沈烈初如此强调。

  沈烈初所谈并非危言耸听,这些年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化取得巨大成绩背后,来自用户方“大问题没有,小毛病不断”的质量反馈不绝于耳。

  以核电产品为例,蒸汽发生器水压试验局部渗漏,主泵轴封室发现微量异物,安全壳喷淋泵和低压安注泵扬程偏低,截止阀内漏,KIS/EAS系统电机振动超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缸套异常磨损等等。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存在漏洞、核质保体系不健全、涉核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有些问题属于低级错误。

  据了解,在过去十年高速发展期,设备市场供不应求,因此用户的关注焦点在交货期上,宽容产品质量问题的修修补补,只要及时服务、处理都还可以接受。在此状况下,设备质量隐患主要体现在按经验办事,采购、外包环节管理缺失等。

  “制造企业未意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一味按过去的经验主义办事;质量意识错位,认为质量是质量部门的事,和自己无关;在任务量导向上,‘质’和‘量’分家。”一位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些都是导致产品质量缺陷的原因。

  东电质量经

  采访中,东方电机副总工程师兼总质量师、工艺部部长郭延给记者讲述了东方电机的质量故事。东方电机管理层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制度保障,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确定质量红线,完善《质量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质量教育、质量知识培训制度等。

  “强化技术开发风险管控,从源头保障质量,将项目技术、质量风险评估纳入合同风险评审环节,使技术、质量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化。”郭延首先强调说。

  在质量改进方面,郭延感受变化最大的是从“事后救火”向“事前预防”转变。“随着质量管理的提升,我们意识到以往的‘救火式’管理方式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公司从外部典型质量问题改进着手,全力推进NCR二次关闭,避免了问题重复发生,降低了工地质量问题,杜绝外部重大质量事故,机组一次启动成功率达100%。”

  同时,“应用‘过程方法’,确保过程质量受控,从过程控制的要素:人、机、料、环、法、测6个方面入手,针对产品实现过程编制关键核心部件‘过程质量控制卡’,全面推行标杆指标作业和标准作业流程(SOP),逐步形成公司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体系。”郭延说。

  针对发电机产品特点,关键过程都是依靠手工团队集体作业来保证,手工作业直接决定产品最终质量,而手工团队集体作业对人的技能、行为习惯和质量责任要求都很高。为此,东方电机对涉及手工团队作业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实施准入制度和分级管理,定期动态考核;同时,调整了对工段长、班组长、带班人员的质量控制要求,有效保证了团队作业的产品质量。

  “通过加强对手工团队作业的管理,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和归属感,提升了产品质量,2014、2015年混流式转轮装配、导水机构装配、球阀装配均一次交检合格。”郭延进一步透露,“尤其是近三年来,建立了精益化班组管理模式,不但将每个班组直至每个组员的产品质量纳入KPI考核中,而且还是其考核权重最大的部分。”

  此外,东方电机通过定转子作业环境硬件改善等专项改进,实施洁净化生产,生产现场工艺布局进一步完善,电类产品洁净化生产管理基本达到国外同行水平。

  弘扬工匠精神

  东方电机发电机可靠性指标行业第一并非偶然,核电泵阀产品频发质量问题也可避免必然。沈烈初认为,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管理出来的,最后还取决于设计人员、工人及管理人员的价值观与掌握技术及业务水平等等,特别是工人师傅的技术水平。

  “中国制造的不少设备要变为‘好用,很可靠’,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为这取决于整个工业水平的提高,整个产业链上各零部件与主机厂的设计、工艺、装备和工艺纪律等等有关。”沈烈初说。

  沈烈初表示,一方面,互联网、高度信息化等技术发展,加速了虚拟制造、虚拟设计的发展,它可以优化实体制造,少走弯路,加速实体制造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任何一台大型设备、精密设备,都是靠工匠以“小”干“大”、以“粗”干“精”的智慧与手艺制造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技师、“八级工”、“技术尖子”越多,企业的产品性能越好,质量越高。

  有观点认为,质量是检查出来的,将检测仪器、检测手段、检测环节看成是质量管控的重心。对此,郭延认为,“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手段仅是制造过程中防止错误流向下序的一道屏障,并非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通过多年探索,我们认为要解决质量问题、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必须从转变意识、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方见成效。”这是郭延在实践中的感悟。

  郭延的建议是,第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始于顾客所需,终于顾客满意;第二,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转变认识,将质量管理与实际业务相结合,避免“两张皮”;第三,做好员工激励,树立精品意识,弘扬工匠精神;第四,号召全员参与,质量不是某一个部门或几个人的事,它涉及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每个人都是质量的主体。

资讯
国内首台600兆瓦
100%容量火电锅炉
给水泵组调试成功(关注)
“巴铁”模型车车身装配完成
江苏连云港:自主品牌特种车辆出口忙(图片新闻)
国产装备如何杜绝质量瑕疵
电网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