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主题为“构建低碳、智能、共享的能源未来”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 (G20)北京能源部长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在当天召开的G20天然气日主题活动中,《中国能源报》记者围绕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石油行业如何应对及天然气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专访了BP(英国石油公司)中国区总裁杨恒明。
杨恒明认为,在应对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上,天然气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油气公司完全可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拥抱能源转型,发挥关键作用。BP看好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有信心通过积极合作,发挥1+1>2的作用,迎接天然气“黄金时代”的到来。
中国能源报:您对未来石油行业的低碳智能化转型有何展望?石油公司应该如何践行这一转型?
杨恒明:在去年11月的巴黎会议上,BP首席执行官戴德立与九家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首席执行官集体支持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1)期间缔结切实有效的气候协议。在此历史性联合声明中,“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的十个成员公司(大部分是欧洲和中东的石油公司,中石油于去年加入OGCI)首席执行官一致同意将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加强行动和投入,降低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温室气体强度。
油气公司完全可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拥抱能源转型,而且能够起到关键作。在未来的工作推进上,我们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天然气的推广和应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第二,石油公司在现有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应该追求更加低碳和环保,如BP的PTA技术;第三是新技术,如碳捕捉技术,我们也会共同研究、投入;第四,提升能效,目前来讲全球能源行业能源效率依然很低, 一次能源大概有80%是被浪费,这是需要全行业努力的方向。
中国能源报:您对G20天然气日的讨论有何心得?如何看待当前天然气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杨恒明: 从会议期间的讨论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政府对天然气给予了很大希望。首先,天然气是最清洁的化石燃料,其单位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只有煤炭的一半。所以,在应对空气污染和碳排放、以及能源转型方面,天然气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二,从天然气的供应角度来看,天然气开发的经济性和供应安全性也将稳健提升。
随着对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需求,根据《BP世界能源展望》,天然气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平均年增长率大概会在1.8%-2%左右。未来20年,我们认为中国的天然气消费会以5%的速度持续增长。虽然目前中国的天然气占比还比较低,只有5%左右,但有观点认为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翻倍甚至更高。
中国能源报:英国 “脱欧”对全球能源市场,特别是油气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杨恒明:其实“脱欧”这个结果有点突然,据我观察,“脱欧”是很多英国当地民众没有预见到的,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不确定性。目前看来,我们认为对BP这样的油气公司影响有限,因为我们在油气行业的产品和绝大部分业务是全球性的,以美元计价。英国“脱欧”对英镑有影响,英镑短期贬值,反而降低了我们在英国的成本,当然这也是一个短期的影响,对BP公司和整个油气行业的影响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中国能源报:BP的天然气发展战略是什么?在中国的发展如何布局?
杨恒明: BP现在的业务越来越倾向于天然气。目前,天然气业务占BP上游业务组合的近50%,我们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BP天然气生产量大约将占其总产量的55%左右。目前,BP上游拥有九大天然气价值链,主要分布在埃及、阿曼、阿塞拜疆、澳大利亚、印尼等地。
BP非常看好中国的天然气市场,BP是中国主要的LNG长协供应商。截至2015年底,BP与中海油合作的广东大鹏LNG接收站项目已累计为珠三角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持续可靠地供应了天然气670亿立方米;BP作为运营方的印尼唐固LNG项目,与福建LNG签署的为期25年、每年260万吨的LNG长期供应协议于2009年开始接收;BP参股的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LNG项目,与广东大鹏签署的为期25年、每年370万吨的LNG长期供应协议于2006年开始接收;2014年,BP和中海油签署了为期20年的供应合同;去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访英时,BP又与华电签署了为期20年,最高达每年100万吨的LNG长期供应协议。今年3月底BP还与中石油签署了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彰显了BP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和中国天然气发展愿景的信心。目前,该项目进展非常顺利。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在当前经济及油价形势下的中国页岩气发展前景?
杨恒明:从全球角度看,中国是除美国之外唯一拥有商业化页岩气项目的国家/市场,非常鼓舞人心。美国页岩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曾发展较慢,中国的页岩气开发与美国相比起步较晚,需要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因此要结合中国能源总体战略的发展需要,看其长远发展。
G20北京能源部长会议开幕式上张高丽副总理特别提到页岩气在中国的能源清洁化、能源转型方面所起的作用,其战略定位和天然气的政策导向非常关键,中国在政策导向上还会加强力度,引导发展。我们认为,如果碳成本不计入的话,天然气很难与煤竞争,中国政府已经在积极推进碳市场的建设。如果推出的碳价格在合理区间,就会对能源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需求上看,中国降低碳排放、治理环境污染,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之内化石能源仍会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目前在加大减煤力度,替代能源就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将来虽然会有很大增长,但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仅15%,相当一部分还需要天然气来补充,因此天然气在中国的需求和增长潜力很大。
此外,从改革上看,随着市场条件的具备,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改革应该是稳步推进。我相信随着中国国内政策的推进以及天然气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增加,天然气供需将找到很好的平衡点,也会有较好的经济性,这些都基于我们长期的展望。长远看,我们非常看好天然气这个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能源报: 2016《BP能源统计年鉴》对中国的页岩气开发非常有信心,认为中国到2035年会成为页岩气贡献增量最大的国家,您认为要实现这一愿景,除政府引导外还将得益于什么样的因素?
杨恒明:页岩气的开发大多得益于经验的积累,随着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我相信中国在这方面会有突破。BP在页岩气开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也与中石油强强联手合作开发,对中国未来页岩气市场非常有信心。虽然中国在2014年、2015年的天然气供求关系并不强劲,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中短期的现象。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天然气的经济性不断显现和价格逐步市场化,都将对等天然气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
中国能源报:BP判断中国未来天然气增长时,有没有特别考虑油价的因素?
杨恒明:我们认为油价会在低位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永远低下去。这两年整个石油行业投资削减巨大,这一定会影响到接下来几年的产出。我们认为油价终归会回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
某种意义上讲,天然气定价大部分与油价挂钩,气价随油价下降和降低,反之亦然。我们认为化石能源,如石油和天然气还会持续增长,石油在未来若干年基本上保持约0.9%的增长。刚才说到天然气未来若干年会保持5%的增长,经济学家们做预测时是有一系列相关考虑的,会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油价。
中国能源报:您怎么看待LNG未来的增长潜力?
杨恒明:天然气的区域性和差异性很大。LNG在全球来讲增长特别快,随着一系列在建项目完工,预计超过40%的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的增加将发生在未来五年内。LNG运输灵活,将来会愈发全球化,区域性价差可能会越来越小,这对消费者而言是好事。中国沿海地区LNG较多,随着中国对天然气总体需求的提升,我相信LNG份额也会保持健康增长。
中国能源报:未来BP在中国油气下游领域的业务推进战略是什么?
杨恒明:我们对中国的整体能源价值链都非常关注。全球油气未来市场增长主力来自于中国和印度,中国的增长排在第一位。到2020年,中国40%的天然气需要依靠进口,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对BP来说非常重要。 就中国的燃气市场而言,从长期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只有约3亿人口在用天然气,未来居民用气增长空间巨大。天然气发电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BP和华电签署的LNG协议就是一个例证,此外还有散煤替代等。
就石油领域下游而言,我们认为通过差异化的方式能让BP在市场上胜出。我们会投资进入我们认为有差异化的领域,例如化工、PTA(精对苯二甲酸)等,去年珠海PTA三期正式投产就是很好的例证。此外,我们的润滑油在中国的销售增长态势良好。 嘉实多在中国是非常知名的高端润滑油品牌,去年我们宣布在太仓的润滑油厂进行产能扩建,使产能加倍,预计2018年就会建成。我们认为未来航空煤油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大, 而BP是目前唯一参与到中国航油业务的国际石油公司。
在零售领域,BP的品牌和产品服务也是我们关注的新的增长点。此外我们还会关注、开拓其他新的市场,也积极参与到中国碳排放建设中。今年3月在深圳碳交易所,BP与深能源控股的妈湾电力达成中国内地首单跨境碳资产回购,交易碳配额400万吨。这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大的跨境碳交易,具有象征意义。
当然,随着中国能源市场需求的增加,我们对天然气贸易、原油贸易,包括成品油方贸易都在密切关注。
中国能源报:去年以来中国地炼的“双权”下放,对BP是否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机会?
杨恒明:“双权”下放是中国石油行业向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举措。 BP也希望能够给地方炼厂提供更多帮助,包括炼厂的安全生产运作、原油品质优化以及拓展国际成品油市场的贸易渠道等方面。通过不同原油的组合让炼厂效益和成本做到最优是炼厂非常关键的效益因素之一,而这正是我们全球业务中的一个强项。我们不单单是卖油,还会帮助这个行业在整体水平上实现提升,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