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7月04日 星期一

煤炭人应有煤炭梦

——专访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

■本报记者 武晓娟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7月04日   第 03 版)

  编者按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去产能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2.8亿吨”是煤炭行业今年的去产能目标,煤炭行业完成去产能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做何战略布局?在进行转型升级的时候,又有哪些问题值得煤炭人深思?为此,《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

  

  去产能≠不要产能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评价煤炭行业当前的形势?

  谢和平:目前,煤炭行业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但煤炭消费量的减少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有直接关系。其实不仅是煤炭,其它所有能源品种均出现需求弹性减少的趋势,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同样出现了限电现象,煤炭处于困境不是孤立的。我国经济正处于换档调速期,但调速不等于降速,去产能不等于不要产能,困境不等于绝境。这就需要我们清晰认识到:去产能是指去落后产能,最关键的是发展科学产能,要制定标准来倒逼科学产能;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是挑战,更是机遇,需要变被动为主动。

  中国能源报:煤炭行业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转型升级?

  谢和平:上世纪50年代,煤炭行业只是单纯的挖煤,发展到现在不能还只是挖煤,也就是说转型升级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基础和层次。

  转型转什么?要在本行业优势特色发展基础上,转向能源、资源、环境、材料、高科技技术等相关有潜力、有前景的新兴产业。转型需要创新引领,包括发展多元清洁能源体系,如果转型仍停留在低端领域,即便转型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升级更要高端起步,树立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观念。其实,煤炭也可以成为清洁能源,煤炭应该朝着清洁利用方向努力升级,这也正是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所强调的。

  中国能源报:怎样才能实现转型升级?

  谢和平:转型首先应将矿区资源环境条件全面开发。相对城市的寸土寸金,矿区一般都有足够大的地盘,完全可以将矿区打造成新的现代农业产区、科技创新中心、双创科技城等。其次,应考虑怎样将本省资源环境条件充分利用,不仅是煤炭,页岩气等资源都可以争取“收入囊中”进行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全国、全球资源条件,这样才能走出去。此外,要从过去我们“只能干什么”转变到“能干什么”,积极谋划高科技前沿领域。

  升级也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实现技术水平高端化,机械化、智能化、尽量减少人员作业是必然趋势,开采应做到低生态损坏,利用要实现洁净、低碳、低排放,争取有利地位。目前,很多煤企的矿井水平相当,都有采掘队、通风组等,但没有特别精尖的队伍,如果进行专业作业体系改革,实现技术管理专业队化,就可以如同农村承包制一样,插秧、收割等各尽其职,哪个矿需要去哪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同时,煤炭行业的很多技术装备是可以拓展的,通过技术装备功能化,可将煤炭装备扩展到其它领域使用。另外,煤矿不仅拥有煤田,整个矿区的所有条件都可供开发利用,如果将所有资源很好利用,可以实现洁净能源基地多元化,形成风、光、水、电、热、气一体化洁净能源体系。

  煤炭人只会挖煤?

  中国能源报:为什么煤炭革命是必然的?

  谢和平:国际能源大趋势要求煤炭必须革命,整个能源格局在变化,当前全球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无碳”能源平分天下的新格局。由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和污染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因此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逐步下降,全球煤炭也从主要能源变成重要部分。对国内而言也是如此,我国开始进入化石能源比重下降、“无碳”能源比重上升的结构清洁化的能源调整期。雾霾加大了政府压力,煤炭如果不变革,不变成清洁能源,不解决排放问题,即使价格便宜也不能被社会普遍接受。

  不可否认,目前煤矿开发利用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技术和水平,相当程度上是因为粗放已成为习惯,全行业没有提高认识和提高标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煤炭保持适度增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保持以煤为主的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另外,能源革命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也倒逼煤炭行业必须主动革命。

  总之,煤炭革命已具备现实可行性——煤炭是最经济最可靠的主体能源这个国情没有变;煤炭绿色开发和超低排放已具备技术基础,煤炭可以实现绿色开发、洁净利用,且技术经济可行。

  中国能源报:在您看来,煤炭革命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谢和平:应该实现两个目标:煤炭本身变成清洁能源,开发是绿色的、利用是清洁的,实现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开发;以煤为基础,矿区本身变成集光、风、电、热、气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基地,不只是煤炭这一单一的能源品种。我们希望30年后的煤炭工业可以实现近零生态损坏的绿色开采、近零排放的低碳利用,并形成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基地,真正实现采掘智能化、井下无人化、地下电气化。

  中国能源报:为实现该目标应如何谋划?

  谢和平:有人曾这么评价煤炭人:“煤炭人干什么呢?就做两件事,一挖煤,二数钱。”这种不良的形象也值得我们反思,之前处在计划经济,煤炭人只管采煤,下游产业与己无关。但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不仅是采煤,煤炭的消费利用等全产业链我们都应该谋划与参与,煤炭行业的定义也不应该仅局限在开发和开采煤炭了。

  其实煤炭是个宝,关键是要谋划好,因此,我认为煤炭人应该有煤炭梦,绘制一个煤炭革命的蓝图。我初步划分了三个阶段,2020-2030年进入少人、接近天然气排放的煤炭工业3.0时代,2030-2040年进入无人、接近清洁能源排放的煤炭工业4.0时代,2040-2050年进入地上无煤、纯清洁能源的煤炭工业5.0时代。实现这个蓝图需要绿色生态开发、清洁低碳利用、多元协同发展等发展战略来支撑,也需要政府能给予政策支持,提供环境保障。

  黑金也需“异想天开”

  中国能源报:进行煤炭革命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谢和平:最关键的是构建全产业链的煤炭革命倒逼机制,来实现煤炭革命的目的和要求。这需要依靠政府、国家、行业以及企业的自我约束,来加快并实现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使煤炭行业从挖煤、供煤的初级阶段发展为供应清洁优质能源全产业链的高级阶段。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科学产能倒逼煤炭科学开采的技术革命,通过超低排放和低碳循环发展倒逼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革命,以多元开放协同清洁能源倒逼煤基多元清洁能源基地的技术革命,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倒逼煤炭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技术革命。

  中国能源报:您提到了全产业链,进行全产业链煤炭革命技术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谢和平:煤炭行业必须有观念、理念的变革,技术保障也很重要。根据我们的研究规划,煤炭工业3.0时代,将发展深部煤矿基于“应力场-裂隙场-渗流场-湿度场”融合的地质保障技术等8项煤炭开发技术,以及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6项煤炭利用技术,形成超低生态损害与超低排放的机械化、信息化煤炭开发利用体系。煤炭工业4.0时代,进行“深部”与 “采动力学”基础科学原理与理论探索等9项煤炭开发研究,以及高参数燃煤发电、新型煤炭气化、新型燃烧脱碳3项煤炭利用技术,形成近零生态损害与近零排放的智能化、多元煤炭开发利用体系。进入煤炭工业5.0时代,发展深部复杂矿井可视化智能探测技术等6项煤炭开发理论与技术,在煤炭利用方面,发展煤炭地下气化与煤制油联产、煤炭与瓦斯喷燃爆炸发电、低碳及近零排放新理论与技术等3项研究,形成煤基多元、开放、协同、绿色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基地。

  中国能源报:我国的煤矿资源并未利用充分,煤炭行业应如何出新?

  谢和平:煤炭行业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地下空间永远保持着,只是一直没有利用而已。如果从开始采煤时就把巷道设计成永久性的,那么在采完煤后煤矿甚至能变成一座地下城市。

  不妨大胆想象,将这种永久性巷道用来开发地下房地产,如果做好模拟阳光、生态植被、地热转换与空气循环系统、地下清洁能源抽水储能及水电系统、地下水库、地下瀑布生态景观等,为何不能成为经济适用房积聚处?此外,参照德国鲁尔,建设地下疗养院、地下空间站等也未尝不可。

  目前我国不少煤矿开采完煤后,巨大的巷道空间都空着,没有利用起来。水电站选址首先考虑要有很大的水位落差,不具备条件的还要创造条件。而煤矿千米深井不在少数,煤炭开采出来,落差就在那里,如果把地下水从负1000米提升至负200米,那已经是800米的落差,理想状态下完全可以用地下水来发电。如果还能建成小型蓄电站,就既可以形成地下水循环,又能进行储能了。

  虽然这些想法看来是“异想天开”,可行性还有待考证和研究,但不失为煤炭行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参照。

煤炭人应有煤炭梦
深化G20合作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声音·能源大家谈)
全球能源供给结构进入调整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