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御风而行 击节而歌(新闻特写)

本报记者 董欣 特约通讯员 孙运涛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6月27日   第 26 版)

  江苏滨海风电场
  中电工程新能源公司/供图

  滨海,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淮河由此入海。

  江苏滨海风电场位于盐城市滨海县振东镇沿海滩涂,总装机121兆瓦,是江苏省重点清洁能源工程,55台单机2.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于2015年3月4日开工建设。

  滨海的自然条件,不利于风电场建设。由于地处滩涂,海水侵蚀严重,桩基施工难。河网鱼塘密集,施工协调难度大,也制约着设备运输。且海边多雨季、雷暴,工期紧张。

  “滨海项目是我们第一个EPC总承包风电工程,也是我的第一个风电舞台,难度固然大,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全力以赴,务期必成。”中电工程新能源公司项目经理徐建军说话掷地有声,EPC管理的“三板斧”也在心里酝酿而成。

  建设目标上,提出“创精品工程,树品牌形象”;管理架构上,组建了精干、高效的总承包项目部,搭建了公司、项目部两级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上,基本手册之外,细化工作大纲、施工组织设计及环保措施。

  滨海风电场建设中,设计亮点频现。

  项目总工程师谭晋不照搬通用设计,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对场区、风机进行量身定做,一系列个性化设计,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可靠、安全,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质量、安全、造价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减少海水对风机基础的侵蚀,中电工程新能源公司邀请专家现场勘验,指导风机基础防护作业;面对场区遍布的鱼塘,倡导绿色施工,制定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

  恶劣气候总能检验施工安全的成果。2015年7月12日,9号台风“灿鸿”由南向北扫过风电场,一时间,狂风肆虐,惊涛拍岸,项目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应对,确保在建风机、设备、人员安然无恙。

  造价管理是滨海风电场的另一个亮点。该工程在造价上实行闭环管理,加强过程监督,规范检验、记录、签字、验收程序,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微观选址阶段,设计经理邓宇昆带领团队深入场区泥沼滩涂踏勘,高空测风速、地面测地形、地下测地质,建立了精准数据模型并反复验算,不仅节省了征地和设备支出,也满足了防浪、防洪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方案优化后,每台风机节约60万元,风机平台尺寸从2500平方米调整至2076平方米,施工道路路宽度从初步方案的6米调整至5米,道路填筑、风机平台填筑,也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施工和造价成本。

  风机吊装高空作业、周期长、风险点多,可谓细节决定成败。

  风机叶片长53米,重15吨,机舱近90吨,叶轮直径110米,要用600吨履带起重机吊起在100米高空进行装配,施工难度可见一斑。

  梅雨季节,吊车拆卸转场、组装走场、仰角及高度,现场气候、风速测控、人员高空攀爬作业,项目工程部经理孙星垣在滩涂场区,全程跟踪监督施工吊装风机。当看着最后第55台风机叶片安全吊装并高空铆定,心里压着的石头才算落地,竟一时难掩内心激动。

  设计优化,迎难而上,换来捷报频传。6月19日,江苏滨海风电场已安装完成49台风机,并网发电48台。据了解,今年1-6月,该风电场已累计发电10882万千瓦时,上网电量10777万千瓦时。

  今天,滨海之滨,放眼远眺,一座座纤细洁白的风机在稻田映衬下,御风转动。到今年9月,江苏滨海风电场项目就能全部竣工、投产发电了。

御风而行 击节而歌(新闻特写)
从“水利”到“利水”
中国能建举行“十三五”规划专题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关注)
葛洲坝EPC承建的塔卡拉燃煤电站锅炉汽包顺利吊装(图片新闻)
奇迹,在“千岛之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