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城市“主动脉”守护记

——厦门柔性直流输电电缆巡检

■本报特约撰稿 庄颖芳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6月13日   第 24 版)

  图为陈朝晖(左)和林永忠(右)在查看红外热成像仪上的温度显示。
  陈春生/摄

  近日,在福建厦门翔安隧道,厦门供电公司输电电缆运检班班长陈朝晖和班员林永忠开着车驶进服务隧道,不多远,就在一个井盖边上停了下来。俩人合力,用撬棍把井盖挪开,露出了一个直径80厘米的井口,井下就是厦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输电电缆的“家”。5个月前,这个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投产,为厦门岛用电注入强劲动力。夏天已近,气温渐升,厦门柔性直流输电电缆即将迎接高负荷的“大考”。这天,他们对电缆开展细致巡检,就是为这场“大考”作准备。

  “专业+专注”的匠手

  打开井盖通了一会儿风,陈朝晖把一只亮黄色、对讲机模样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伸到洞口:“氧气含量超过20%,可以下井了!”

  沿着直立的钢梯,陈朝晖和林永忠稳当而又敏捷地下到井底。井下是延伸的隧道,内壁两侧架设的电缆槽盒里、电缆支架上,就是源源不断输送电流的电力大动脉。

  照明的灯具是否完好?隧道地面有没有积水?隧道环境有没有火星……不动声色间,陈朝晖和林永忠已经完成了各种目视检查。

  电缆接头是重点监测的部位,陈朝晖掏出了一件件“神器”:钳形电流表,夹在接地电缆上测量电流;红外热成像仪,对准电缆接头测量温度;强光手电筒,查看排气、消防装置上的数据参数……

  “哐!”“哐!”隧道狭窄,头上的安全帽跟周边磕磕碰碰,不断发出声响。而陈朝晖和林永忠的安全帽却始终“静悄悄”,尽管他们的身体为了检查而不断变化姿势。“因为我们对这里太熟悉了!”担任输电电缆“安全卫士”27年,陈朝晖有这样的底气。

  尽管经验老道,他们巡检的每一个细节里,仍然写满了一丝不苟的严谨。

  “创新+创效”的匠思

  厦门柔性直流输电电缆总长10.7公里,如果全部依靠人工巡检,费时费力。

  通过科技创新,陈朝晖他们开发了“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在厦门地区部分重要110千伏电缆线路和全部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线路安装。电缆运维人员只要在办公室就能实时了解电缆线路的运行状态和通道环境,电力大动脉的安全有了更可靠的保障,人工现场巡检的周期也相应拉长为一个月一次。

  “走,去看看我们的‘新朋友’!”陈朝晖有些神秘。钻进另一个井口,一道道红色光线在隧道空间内扫视。循着红色光线望去,隧道顶部挂着一个白色机器人,“小脑袋”不停转动,“大眼睛”左顾右盼。

  “这是我们在国网公司系统首次安装的隧道巡检机器人,能帮我们分担不少工作!” 说这个巡检机器人“火眼金睛”,一点儿都不为过。它自带了摄像机、红外热成像摄像头、有害气体监测装置和灭火器,可以实现每天自动定时巡检功能, 并自动形成巡视报告。一旦发现有通道内温度超过限值时,它就会自动行驶至异常点巡查。“机器人还有个绝活:万一隧道出现火警信号,它还能自动向起火点头发灭火弹,及时扑灭火源。”

  陈朝晖介绍,为了推动输电电缆技术创新,厦门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陈朝晖创新工作室”,这位国网公司优秀技能人才带领团队,正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电网大动脉运维难题的突破。

资讯
陕西电力围绕班组建设勃发组织活力
动态
辽宁电力新晋对口帮扶人员进藏
城市“主动脉”守护记
呼伦贝尔变电工区严把现场“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