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降电价节点不会带来组件价格断崖式跳水

——专访中盛集团常务副总裁郭振海

■本报记者 成思思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6月13日   第 17 版)

  今年6月30日是光伏上网电价下调的关键节点,也是促使今年光伏市场前紧后松的主要原因。据预测,在新一轮扩产潮结束后,国内光伏市场将逐渐“入秋”。在市场需求放缓后,光伏制造企业,尤其是组件供应商将面临较大压力。降电价节点将会给组件供应商带来哪些变化?如何在行业加速整合的大背景下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听听中盛集团常务副总裁郭振海怎么说。

  中国能源报:在全行业追求更低成本和更高转换效率的大背景下,中盛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降本增效?

  郭振海:2015年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光伏组件销售价格相对较高,光伏企业利润也比较高。但是,从今年4月开始,组件市场价格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价格竞争不仅存在于中国市场,印度、美国等市场的价格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在市场推动下,制造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要把降本工作做好。

  从中盛自身来讲,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在产业链和产能布局上有自己的特点。中盛目前组件的产能供给是1.5吉瓦。在降本方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 加强供应链整合,模式创新,通过和专业的代工合作伙伴以及优质的上游供应商合作,提前进行供应链整合, 这样在供应稳定性和成本控制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针对订单进行供应链整合需要一定的提前期,我们通过中盛在下游的品牌及优势能够提前锁定大部分的订单,这就使得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上游进行沟通,锁定资源,明确商业模式,从而实现成本降低和供应保障; 二,对于成熟产品的降本增效,我们在硅片、电池、辅料等方面加大了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开发力度,让更多优质供应商参与到我们的供应链,形成良性竞争,以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在光伏“领跑者”计划的推动下,各家公司都在推出新产品,我们通过差异化路径,包括提升组件的效率来从根本上降低成本。

  中国能源报:今年以来很多光伏制造企业都在扩产,中盛在产能方面有哪些布局?

  郭振海:目前中盛的产能供给在1.5吉瓦,不会做大规模扩产。2016年,中盛会对自有生产线进行优化,比如一些生产设备的升级、生产效率的提升,以此来对产能做一些提高,但不会有大的动作。比如中盛将在今年6月底完成泰州生产基地的改造,会对现有自动化生产现场进行改良,提高利用率和自动化程度。我们在海外有一些新增产能的计划,主要用来应对日趋激烈的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

  我们对产业的扩产持谨慎态度,不会盲目扩产,会根据自有需求和行业供需关系趋势变化来制定自己的供应计划。目前来说,采用自己生产+海外OEM这两种模式来配合实现全球的产能供给。

  中国能源报:业内对于光伏行业新一轮扩产多少都有些担忧,您如何看待6月30日之后的光伏组件市场?

  郭振海:我认为在新一轮扩产潮的带动下,产能过剩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同时也会带动行业新一轮洗牌。对于6月30日这一电价节点,此前有预估认为这一时间节点后市场价格会有断崖式的跳水,但实际上从二季度开始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这一变化。4月份开始,大多数光伏制造企业就已经感觉到了市场压力,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了松动并进入下降趋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有部分项目原先计划在6月30日之前抢装并网,但可能会涉及土地和接入等问题,不少项目推迟到了三季度并网,这样就导致一些原本在二季度的需求推迟到了下半年,使6月30日前后的市场趋于平稳。

  另外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业内对于市场的需求及成本价格过于乐观,这些通过市场竞争的挤压,使市场价格更加趋于合理。总的来说,我认为6月30日将会是一个平缓的过渡,虽然供需关系发展转变,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价格跳水”。

  中国能源报:对于之后的市场需求放缓,组件供应商应该如何应对?

  郭振海: 作为组件供应商,对内,我们会苦练内功,开源节流,来保证市场竞争优势。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价格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势必会影响到上游企业的利润水平。

  对于开源,考虑到中国市场在下半年的需求将放缓,我们将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发力度,利用我们在海外的品牌、市场和渠道的优势,以及独有的下游解决方案经验,除了在美国、日本等传统主流市场外,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比如中国、印度、菲律宾、中东等“一带一路”的区域,以及像非洲、南美等具有强劲增长预期的市场。对于节流,我们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降低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保持中盛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外,我们采用合作共赢模式。中盛积极联合产业上下游的优质伙伴,从横向和纵向方面达成同盟共同走出去;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模式创新,取长补短,形成战略联盟,搭建最优化的供给方案,来共同开拓市场,共同抵御行业困境。

  中国能源报:2015年,中盛在组件领域有哪些成就?2016年在组件方面有何规划目标?

  郭振海: 2015年,中盛组件全球出货量为875兆瓦,全球电站项目为400兆瓦。 2016年,中盛组件产能预计可达到1.5吉瓦,预计组件出货量与往年相差不大,基本在800-900兆瓦左右,项目开工量为600兆瓦。

  中盛的组件出货较国内同行仍有一定差距,因为各自的定位不同。中盛的产能一直维持在1.5吉瓦左右,不会有类似的大规模的扩产动作。今后,中盛将继续选择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差异化”和“精品”可以概括中盛的组件业务。

光伏农业:工业化方式消除农业掣肘
资讯
关注
山西右玉清洁能源总装机将达百万千瓦(图片新闻)
降电价节点不会带来组件价格断崖式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