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5月02日 星期一

会议精彩观点摘编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5月02日   第 18 版)

  中船重工副总经理陈民俊:

  担当起海上风电的“国家队”重任

  中船重工进入风电行业已有12年,如今以海装风电为龙头,在集团打造产值超百亿的风电产业链,积极参与全球风电市场竞争,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中船重工全年产值超过50%来自于非船板块,重点是风电行业。

  去年以来,中船重工确立了建设“军民融合、技术领先、产融一体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新战略目标,确定了重点发展“四大领域、十大产业”,风电也是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重点支柱产业。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中船重工加大了对风电产业的发展力度,中船重工将一如既往的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资源上,全力支持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走在行业的前列,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高水平的海上风电研究平台,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中船重工将为风电行业重点领域从陆上转向海上,推动中国海上风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将不断地整合国内外的优势资源,坚持创新、创造,通过开发、开放,实现分享、共享,为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担当起“国家队”的社会责任,以增强中国海上风电品牌影响力为出发点,推动提升风电行业研发水平和中国制造整体实力。

  

  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船重工总经理助理、海装风电董事长杨本新:

  海上风电正处于转折点

  “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行业整体上实现了高速发展,并网装机规模达到1.29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逐年增加,风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逐年提高。风电开发布局逐步优化,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度电成本逐步下降,发电规模大幅上升,风电产业开发利用进入了“商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起步较晚的海上风电却发展缓慢,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技术、质量、政策等,并在一定时间内依然存在。如何在“十三五”期间推动海上风电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将是整个风电行业面临的重大考验。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孕育和成长,海上风电目前具备了规模开发的条件和基础。许多电力开发商、装备制造和工程服务等企业都想参与海上风电的开发。我国海上风电正处于“项目示范”向“快速开发”的转折时期。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鼓励海上风电发展。

  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将瞄准世界海上风电新技术努力赶超,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和产业体系;将会牢牢掌握海上风电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担当起研究发展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的重任。我们要博采众长,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共享开发经验教训,研发出适应不同海区特殊环境要求的海上风电精品,要用智慧和心血为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出谋划策,不断探索确定海上风电的技术发展方向,逐步形成海上风电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努力找到适合中国海上风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要以开放的心态打破部门板块圈子的界限,实现“大联动、大开发、大协作、大效果”。

  期待在风电全产业链上实现互动交流和合作研讨,形成风电“开发商、制造商、服务商”利益共同体,共同协作完成海上风电“大合唱”,逐步形成合作共享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海上风电、中国装备、中国技术、世界共享”的美好愿景。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

  西门子海上风电

  项目经验值得借鉴

  上海电气和西门子在火电项目上有20年的合作经验。在风电领域,上海电气与西门子经历了从合资到技术合作的转变。上海电气与西门子的技术合作不仅仅限于产品的许可证生产,包括在前期如机组载荷的计算,后期在安装运维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现在,我们与西门子开始了联合设计,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把西门子在欧洲超过20年的海上风电运行经验带到国内。

  如何降低风电运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是个永恒的话题。第一涉及前期的建设,第二涉及后期的运维。海上风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安装。由于国内的吊装船相对来说数量比较少,同时利用率也不高,如何减少安装时间很关键。我们发现,很多业主更多的是采用陆上对项目管理的方法来管理海上风电。从设备厂商来说,严格按照时间交货可以节约我们的成本。我们希望走与业主、供应商三方紧密合作的方式,制定一个严格的项目执行计划。

  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如何来确保海上风机的可靠性,我们认为西门子的方式确实很有帮助。目前,在海上风电运维方面国内仍然以纠正型的运维策略为主,即出现故障了我们再去维修。海上风电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施工的窗口期问题。今后,运维策略要从纠正型向预测型和预防型这两个方向发展。

  西门子对于安全文化的重视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西门子在安全防范上设计了一整套非常严格的规定。什么时间可以出海?什么状态下可以工作?包括对人员的分级,每一级的人员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也在逐步形成自己一套关于安全方面的规定。同时也希望业主及海上风电的施工单位在质量管控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来看,陆上风电场在施工过程中整洁性方面不太理想。对于海上风电来说,一点小的疏忽都可能会引起整个机器的故障。任何的故障停机都会对业主的经济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海上风电的发展需要从整个产业链上来共努力,才能把中国海上风电带上更好的道路。

  从更大范围来讲,中国风电产业要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我认为单靠一家企业是不够的,需要国家出面整合整个产业的力量,像科技部支持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就是不错的尝试。

  

  荷兰MECAL.B.V.公司CEO

  Anton de Roest:

  海上风电成本

  运维占比高

  风电在中国主要有“三北”地区集中式风电场,中部和南部分散式风电场以及海上风电场,我们的目标是让风能产业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化,让风电产业发展更稳健。然而,成败的关键在于风电的产量灵活性和有效性。过去,业内只关注装机容量,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已经开始关注发电的全功率等效小时数。

  对于海上风电来说,后期运营维护费用占到成本的一半以上,远远超过机组设备成本。海上风机的后期运维费用比较高,因为其地理位置造成交通成本、运维成本和停机的成本比较高。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部件到后,还要等待适合的天气才能作业。在风速较底的中国沿海,停机成本稍小一点。所以最高效的方法,是在生产中加倍运行,载荷友好型控制策略以及其他业界专家设计经验的整合。如果能准确的预测发电功率,风电的价值就会增加。今天,风机的可利用率越来越高,现在大多能达到98%,这比化石能源要高一点。特别是拥有大型的风电场,利用更多的风机,其整体的利用率比化石能源要高。在一个风速为10米/秒的地区,假设这个区域内所有的风电场可以建立联动信息共享机制,使风速等相关信息精准获取,就能实现发电功率的精准预测。目前,世界上很多风机厂商都在更加关注广域风场的概念。

  因此,从风电机组设计而言,要选择更大的叶轮尺寸,同时尽可能降低额定功率。通过设计耗能小,切入风速低,整合过去所有有效的设计经验,使新一代的机型实现更低的运维费用,更高的效率。未来,中国风电行业可以整合广域的有效风况信息,实现24小时的预测,整合从南到北,从陆地到海上各个风场,提供更高比例的风力发电。很多人说电网无法接纳更多的风电,因为风能无法预测,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实际上,风能可预测性很强,电网之所以无法接纳更多风电,我认为是因为火电场的灵活性太差。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工程师、研究员赵俊渝:

  亟需丰富海上风电

  齿轮箱验证数据

  海上风电相比陆上风电来说,对齿轮箱的要求更高。尤其要突出它的可靠性,减少故障时间,提高可运维性,减少维护成本。针对此要求,2013年,我们启动了一项全新的、完全不同的风电齿轮箱开发工作。

  以前的齿轮箱设计当中对于系统性的考虑相对较少。单纯从齿轮箱内部来讲,包括应力分布状态是比较欠缺的,在新一轮研发当中,系统的考虑了齿轮箱受载的类型,包括整合载荷以及传动链对它的影响,通过对整个系统的分析,我们进行了特殊的处理,使整个系统分布更加合理。

  除了在前期研发过程当中尽可能综合评估,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风况之外,在风电齿轮箱运营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各种问题,维护费用和时间占比是非常高的。如果能够预知齿轮箱运行的状态,同时能够发现早期的故障,对于齿轮箱运维将大有帮助。

  通过在齿轮箱上安装监测装置,增加振动监测和压力监测等,可以发现齿轮箱是否有重大缺陷。海上风电监测能够实现比较好的无线传输。实时获知齿轮箱的运行状态,不仅能为维护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能通过结合运维的大数据实现智能控制。对于海上风电齿轮箱来说,实际运行验证仍比较欠缺,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的研发非常重要。

海上风电或迎来“转折年”
金风科技一季度 利润同比增49%(资讯)
会议精彩观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