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将持续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存在下行压力,传统产业产能普遍过剩,新的增长方式尚未完全显现,面临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的阵痛。在此背景下,新增市场急剧下滑,项目执行放缓或中断,货款回收难度加大,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接踵而至,设备企业在盈亏临界边缘艰辛拼搏。
重装行业的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质量,利润的缺失会使重装企业陷入“低投入-低质量-低技术”的恶性循环。迥异于一些赚快钱的行业,重装行业需要厚积方能薄发,如何保证重装企业在新常态下赚到应有的“辛苦钱”是一个时代命题。
从能源装备大型上市公司2015年经营状况看,主要设备企业虽然盈利不佳、甚至亏损,但在新常态下企业在经营上换挡不改势、失速不失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重机企业在主业深陷亏损后,积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电气企业在增量萎缩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存量的改造和服务转型。
但事实上,重装企业利润下滑除了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外,还有诸多产业自身的因素。在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争抢订单、低价相争已经成为重装行业的新常态,产品价格持续保持在低位,为保持微利,一些企业选择减少工序、采购低劣原材料等方式,给重大装备埋下了质量隐患。业内企业也设想建立利益同盟,遏制同业企业间低价竞争的局面,但现实中这种同盟终难抵挡订单诱惑,极易被攻破。
项目业主也为低价竞争推波助澜并坐收渔利。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技术分的权重越来越低,价格分的权重越来越高,为设备价格战提供了温床。同时,项目业主作为合同甲方,在交付款等方面拥有诸多主导权,甚至还有一些强势的业主附加霸王条款,种种因素造成重装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应收账款回款难,出现呆账坏账,影响设备企业生产运营。
2015年年报信披显示,低价竞争、回款困难等正成为左右设备企业盈亏状况的大力推手,新常态下设备企业盈利的方向就是要从这些薄弱环节着手,切实规范招投标过程中优胜优出和遏制最低价中标制度,着力监督合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交付款制度,清除设备企业内讧、内耗的不合理要素。
总而言之,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行业自律和他律制度十分必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