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

多哈冻产谈崩

油市警报再升级

本报记者 肖楠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4月25日   第 09 版)

  4月17日,16个产油国在多哈就原油冻产协议进行磋商未果。这场声势浩大却无果而终的会议并未如预测所言带来国际油价的崩盘,但却加剧了投资者对未来油市走向的重重担忧。

  冻产“谈崩”影响有限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多哈谈判失败隔天,国际油价开盘即重挫逾6%。然而意外的是,情势并未如花旗等机构此前所预测的那般,冻产“谈崩”并未对油市造成太大影响,国际油价很快便自低位反弹8%,抹去早些时候全部跌幅。

  多数西方分析师认为,油价能保持如此“韧性”得益于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显著的“再平衡”。持续低位徘徊的油价倒逼部分高成本产油商退出竞争,而这一趋势的延续与多哈会议的成败其实并不相干。

  维也纳能源咨询公司JBC Energy表示:“未来几个月内,原油供需平衡将出现季节性和结构性收紧,我们暂时认为多哈回合的失败不会对油市造成太多下行影响,除非会后有人发布极度利空言论再火上浇油。”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尽管今年全球原油库存还是过剩状态,但库存增速将显著放缓。鉴于部分美国高成本油企退出市场,今年上半年原油单日平均供应过剩150万桶,在下半年预计将减少至20万桶。

  高盛分析师Jeff Currie表示:“虽然传来冻产谈崩的消息,但高盛对原油价格的展望依然是,在非OPEC国家产量下降的带动下,油市基本面逐渐改善,市场在第三季度会因此出现持续的供给缺口。”

  彭博社撰文称,多哈未成之事,被科威特“无心插柳”促成。恰在多哈谈判当日,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事件,竟演绎了一出“火线救市”的情节,对油价形成支撑。受政府降薪计划刺激,数千名石油工人罢工,科威特石油产出锐减60%,原油日产量下降170万桶,刚好超过今年上半年原油市场供应过剩水平。

  花旗商品部门研究负责人Ed Morse表示,170万桶的减产数字着实不少,相比之下,就算多哈冻产会议达成一致,也带不来这么大数量的产量下降。

  彭博社援引法国巴黎银行大宗商品市场策略负责人Harry Tchilinguirian的观点称,如果科威特产量锐减的状况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将几乎抵消下半年预期的过剩供应。

  不过,科威特的“捷报”并未持续太久。据科威特发言人阿尔萨巴赫称,北部的油田已经恢复了正常生产,科威特石油公司也重启了该国东南部的设施以提高产量。由科威特政府组建的联席委员会已同罢工联合会展开谈判,谈判期预计将持续10至15天。

  高盛指出,科威特罢工造成的实际影响仍是不确定的,尽管该国官员声称原油出口不会受到影响,生产率的回升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罢工的实际影响不及预期,油价的高波动性将仍是常态。

  BMI研究公司称,不仅仅是科威特,多个国家的产量中断也为油价提供了强劲支撑。据消息,也门、南苏丹和伊拉克原油供应长期中断,尼日利亚主要输油管道中断,这些因素已导致近几周国际原油产量大幅减少,对油价构成有力支撑。

  此外,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跌至2009年低位也阻止了油价的进一步下滑。油服公司贝克休斯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当周,美国活跃原油钻井平台总数降至351座,创2009年11月上旬以来新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4月13日公布的最新库存数据显示,该国原油产量自2014年以来首次跌破900万桶/日这一阀值水平,在平衡市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际油市风险加剧

  《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尽管供需基本面的改善利好油市,但多哈谈判失败仍然是一个问题。多哈会谈旨在达成15年来首个全球性的石油产出协议。据悉,各国就伊朗等国是否应参与冻产有着严重的分歧,是无法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沙特因伊朗拒绝参与冻产而临时“变卦”,展示了该国的石油政策开始变得政治化。交易员和分析师表示,沙特和伊朗两国之间的分歧对冻产谈判造成了拙劣影响,市场趋于再平衡的努力可能会被抵消。众多分析机构就原油市场未来走势发声警告。

  巴克莱银行称,下一次类似会议的不确定性,以及沙特与伊朗之间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将继续导致原油市场的波动。知名对冲基金经理Pierre Anduran警告,多哈冻产会议崩盘加剧了中东的紧张气氛,最终可能导致原油供应的中断。

  市场分析师还指出,OPEC未能采取有效举措将导致油价继续低迷,这令市场重归均衡的重担从低成本产油国全面压向了高成本产油国。PVM运营总监David Hufton称:“沙特再一次对其他产油国制造了冲击。此次的会议结果令那些期待油价回升,从而缓解自身财务负担的页岩油产商痛苦不堪。”

  此外,多哈会议的流于失败,令投资者对各大产油国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再掀新一轮增产浪潮的担忧加剧。

  摩根士丹利警告称,多哈会议的失败将增加“OPEC产量上升的风险”,尤其是沙特曾威胁称,如果冻产协议无法达成,其将继续推高产量。国际原油市场或将面临产油国之间市场份额争夺战的全面爆发,并且有可能导致即使到2017年原油市场也无法实现再平衡。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Longson指出,过去18个月中,OPEC已三次令市场“大失所望”。在2月达成初步协议之后,本次的多哈会谈竟然连“不承担义务的协议”都未谈妥,这凸显了OPEC成员国之间关系的脆弱。

  多哈会议之前,沙特副王储Mohammed bin Salman一再强调,只要有必要,随时可以将日产量再提高100万桶。分析师警告称,如果沙特将其原油产量从目前的1020万桶/天提升至1100万桶/天以上,国际原油市场的再平衡可能会被推迟至2018年。

  面对沙特的威胁,伊朗和俄罗斯也开腔要“破罐破摔”。据路透社消息,伊朗石油部副部长贾瓦迪4月19日发表讲话称,伊朗原油产量将在两个月内达到制裁前水平,重申了伊朗政府提高产量的承诺。随后,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也公开表示,俄罗斯考虑增加原油产量,年产量可以增至5.4亿吨。

  不过,部分分析师持有更为乐观的看法,认为多哈谈判告吹对市场而言反而是最好的结果。

  CNBC援引分析人士看法指出,从长期来看,多哈协议未能达成将意味着供给和需求可以继续其自然的再平衡过程,反而对市场更为有利。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指出,未能达成冻产协议并不意味着OPEC的原油产量短期内会回升,因为今年迄今产量得以维持稳定是拜原油生产中断和维修所赐,而非产油国之间的协调。

  高盛欧洲证券研究部门主管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我们可以将未能达成协议视为一个更为理性的决定。油市用了18个月时间才开始重新平衡,一些非OPEC产油国产量下降,需求也显示出复苏迹象,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平衡即将达成,如果冻产达成并带来油价快速反弹,激励生产者提速生产,反而可能推迟新平衡的到来。”

  Della Vigna表示,未能达成协议在长期来说对市场更为有利,因为这会令再平衡的过程持续下去。对产油国持续施加减产的压力,对于市场来说最终是有利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再平衡,而压力来自于信贷紧缩以及我们看到的所有其他因素导致的低油价。

油市警报再升级
资讯
英国燃煤电厂生存堪忧(国际煤市)
关注
俄罗斯瞄准印度 开辟石油出口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