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4月25日 星期一

冻产行动影响依然显著

高健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4月25日   第 05 版)

  从此次冻产行动来看,产油国的口头干预越来越多,而并没有任何实质动作。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市场将长期被相关言论包围,预期管理将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冻产行动的由来

  产油国冻产协议始于2月17日,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卡塔尔,于多哈达成口头协议,试图将原油产量冻结在1月份水平。之所以做出产量冻结的尝试,主要是因为2016年初,国际油价跌势仍在延续,且两度跌破30美元关口,美原油期货价格两次下探每桶26美元。自2014年11月欧佩克最终决定放弃单独救市之后,产油国之间的份额之争愈演愈烈。在石油需求增速深受全球经济疲软拖累的同时,石油供应量,尤其是以沙特、伊拉克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原油产出,导致市场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全球石油库存持续攀升。截至目前,OECD石油库存攀升至31亿桶,创下历史新高。仅过去一年时间,库存增量便超过3亿桶,实属罕见。

  虽然低油价重创北美页岩油企业,美国原油增产势头大幅放缓,甚至出现减产趋势,但同时俄罗斯和欧佩克等产油国同样深受其害。政府财政出现严重赤字,外汇储备大规模流失,货币大幅贬值,通胀形势恶化。因此,当油价跌至30美元水平,同样逼近产油国的心理底线。进而俄罗斯释放减产言论干扰市场,以及随后的冻产消息。

  不过,在冻产行动酝酿的两个月时间内,由于产油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进程并不顺畅。伊朗多次公开表态,在达到制裁前的市场份额之前,不会作出冻产决定,这无疑是“自我制裁”。随后,利比亚加入伊朗阵营,公开抵制冻产协议。该国自卡扎菲政权倒台以来,原油产量由150万桶/天骤降至不足40万桶/天,该国同样迫切期待原油产能的恢复。

  而更为关键的则是,沙特副王储表示,只有伊朗和其他主要产油国同意限产,沙特才会冻结原油产量。否则,沙特可随时将产量提升至1150万桶/天,6-9个月内升至1250万桶/天。如果有进一步投资,沙特最大原油生产能力为2000万桶/天。

  最终沙特下定决心不签署对伊朗没有约束力的协议,实质上撕毁了早先的协议草案,导致谈判破裂。

  冻产行动的影响

  虽然冻产行动最终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协议达成,但其对原油市场的影响依然显著。

  自1月末2月初,美联储加息被证实放缓之后,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大幅改善,全球股市带动大宗商品展开筑底走势。金融市场避险情绪的减弱,加之资金的大量涌入,拉动全球股市及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随后,产油国冻产消息的传出,增添原油市场利好氛围,助推油价的进一步走高。国际油价自2月中旬26美元/桶的低点,大幅反弹至40美元上方,最大涨幅达到60%。

  不过,期间产油国冻产立场存在冲突,伊朗、利比亚的公开抵制,一度令油价出现高位回落。但市场心态改善之后,无形中对油价走势提供了较强支撑,限制油价跌幅。总的来看,冻产会议成为过去两个月来国际油价波动的核心因素。

  冻产会议的启示

  虽然目前产油国产量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俄罗斯原油产量仍在继续刷新苏联解体以来新高,伊朗也继续践行恢复制裁前市场份额的承诺,但冻产协议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冻结产出”本身。

  首先,从冻产时点来看,30美元或许是产油国的心理底线。

  虽然沙特此前声称,即便油价跌至20美元甚至是10美元,都没有关系,因为该国原油生产成本只有个位数水平。不过,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对油价的要求不能仅止于产油成本水平。中东产油国常年以来高昂的能源补贴,极低的油品价格以及社会福利,令政府在低油价的形势下,承受巨大压力。截至2015年年底,沙特的外汇储备由一年前的7320亿美元降至6119亿美元,创下四年来新低。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沙特的外汇储备预计于2016年底跌至5000亿美元左右。

  此外,在30美元附近,美国页岩油企业承受巨大经营压力,诸多中小企业纷纷走上破产道路,美国石油钻井数量也是大规模减少。因此,30美元对于产油国维稳,并更好的挤出页岩油而言,是个敏感的价位。

  其次,产油国彼此缺乏信任,干预机制难以成行。

  冻产协议对于原油市场来讲,无疑是外界在供给侧,通过强制干预手段,来推动市场供需的再平衡。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产油国在增产、冻产甚至减产的立场上依然存在巨大分歧。其中,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纠纷最为关键。从伊朗的行动来看,未来还会继续增加原油产出,那么沙特作出冻产决定便存在极大难度。

  虽然近期有消息称,产油国可能5月份在俄罗斯召开会议,为达成产量冻结协议,推高原油价格做进一步的努力。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彼此之间利益纷争难以弥合,干预机制难以成行,最终还是需要依赖市场自身来推动供需关系的再平衡。

  最后,口头干预效果显现,预期管理将成为主流。

  无论是2月初俄罗斯散布产油国将讨论减产的谣言,还是后来持续酝酿的冻结产出的消息,虽最终均被证实是一场“空欢喜”,但不能否认国际油价上涨的事实。当国际油价经历长达两年的低迷期之后,投资者心态遭遇长期压制。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在国际油价有所反应。而目前来看,无需产油国作出实质冻产甚至减产动作,仅需释放利好消息,给投资者以“盼头”,通过预期管理也可以很好达到推涨油价的目的。

  所以,从此次冻产行动来看,产油国的口头干预越来越多,而并没有任何实质动作。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市场将长期被相关言论包围,预期管理将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总之,即便产油国冻产行动无果而终,但国际油价自2月中旬以来已经出现大幅反弹,其利好自然得到肯定。不仅如此,除冻产行动自身之外,还可以得到诸多启示。诸如30美元对油价的强支撑,强制干预机制的难以达成,以及预期管理的有效性等,都将在未来对原油市场产生影响。

  (作者系卓创资讯油品分析师)

多哈会议证实石油问题还要靠“市场”解决
光伏电站融资难的八个痛点(光伏融资难系列(五))
冻产行动影响依然显著
加气站“触网”多种模式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