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4月11日 星期一

瞄准核泵盯着干!(华龙一号与高端装备制造)

——上海阿波罗公司三代自主核泵研制侧记

本报记者 胡清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4月11日   第 20 版)

  泵是核电站中重要的机械动力设备,在核电站一、二回路及核级、非核级辅助系统中担当液体输送的“心脏”,在核电站25项关键设备中有12项为泵产品,核泵主要分类为核一级泵、核二级泵、核三级泵和重要非核级泵等。

  在2015年8月17日中国能源报第24版,刊发了题为“核电‘中国心’是怎样铸成的”报道,全面记叙了我们首台30万千瓦核一级主泵自主化研制历程,该设备用于“华龙一号”出口项目。

  在此基础上,国内“华龙一号”示范堆型——福清5、6号机组100万千瓦核主泵的自主研制相继完成了设计评审、型式试验,攻克了主轴机械密封核心技术,进入到生产制造阶段。那么,“华龙一号”核二三级泵和重要非核级泵的自主研制情况如何?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核泵制造企业,也是一家民营企业,从2008年进入核电领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福岛事故后核电四年停滞期,也多次遇到资金紧缺的考验,但仍坚持在高端核泵领域深耕细作,成为国内少数具有核二三级泵和重要非核级泵自主供货能力的企业。

  在新一轮的三代自主核电建设中,阿波罗承接了若干核泵供货和研制合同,在技术储备上一点一滴的积累,以涓涓细流水滴石穿的毅力,进入到“华龙一号”大家庭中,为自主三代核电提供中国“心脏”。

  已签多项供货合同

  记者在阿波罗了解到,截至目前,已经签订的供货合同有福清5、6号机组海水循环泵4台、主给水泵6台、辅助给水汽动泵4台、辅助给水电动泵4台和核三级泵包5类泵种共20台;出口项目有海水循环泵4台、主给水泵6台、辅助给水汽动泵4台;防城港二期有海水循环泵4台以及应急给水泵3台、低压安注泵2台的研制合同。

  阿波罗负责生产和采购的副总李何琴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福清5、6号机组是去年签的供货合同,现在在采购原材料,准备进入制造阶段,5号机组合同的交货期是2017年上半年,6号机组合同的交货期是2017年底,出口项目2台机组泵设备的交货期分别是2017年年终和2018年年初。

  李何琴还告诉记者,防城港二期有两种设备属于技术开发合同,“刚刚签完技术协议,技术要求已经明确了,最近一段时间在做设计准备,设计固化要在4月完成,样机基本是在10月完成,今年年底完成鉴定。”

  据初步统计,福清5、6号机组合同金额接近2亿元,出口项目因为海水循环泵参数更高,合同金额有2亿多元。

  抗震烈度和参数要求更高

  对于三代自主核泵与先前机组核泵的技术区别,李何琴的感受主要是抗震烈度和参数的变化。“常规岛的差不多,但是核岛要求的抗震等级提高了,以福清3、4号机组为例,抗震烈度为0.20g,而5、6号机组提高到0.30g,那么所有核级泵的抗震分析、抗震计算全部都需要重新做。”李何琴说。

  不过,李何琴也表示,抗震烈度和参数的提高对核泵设计不会有颠覆性的影响,还是在福清3、4号机组核泵的基础上去做一些变更,比如说强度要求高一些,参数大一些,水泵总体的结构还是一样的,只是做一些强化。

  从核泵制造的专业角度分析对比看,李何琴认为,防城港二期的核泵技术要求较福清5、6机组变化更大一些。“防城港二期核岛部分把有些设备合二为一了,那么对设备的要求就相当高,我们接的合同叫低压安注泵,但在技术要求上实际是要把低压安注泵和余热排出泵的功能结合到同一台泵上实现,这种变化就比较大,要做N种试验,这种泵在原来的M310里面就没有。”李何琴解释道。

  技术储备水滴石穿

  核电产品投资大、技术高、回报周期长,还有严苛的运行业绩要求,这些都给民企进入核电高端市场设立了极高的门槛。阿波罗参与“华龙一号”设备供货的实力源自哪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是,不管是在前几年核电停滞期,还是最近核电重启,阿波罗从2008年进入核电开始,从来就没有停过,一直在做部署,不断地加强人员、技术储备。

  “从2008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有七八个新产品鉴定,每年都保持这个速度。”李何琴回忆说,从M310机组所有的核三级泵样机全部做一遍,到常规岛的海水循环泵、主给水泵样机,再到AP1000重要的6个泵样机,最后到现在“华龙一号”,只要出来一个新的堆型,阿波罗都会坚定不移地做样机研制。

  在李何琴看来,只要客户有需求,阿波罗就可以做一台样机给客户看,虽然成本投入很大。“一般人能看到的东西,可能是我们做了一台样机,拿到了一个合同,但对于公司来说,是把技术人员培养出来了,又有了一种新的水力模型、新的泵型,企业想发展,打造百年企业,就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李何琴说。

  采访结束后,记者感触到,在阿波罗无论是高管,还是一线员工,对研发和持续投入基本上是达成共识的,并已经形成了合力和良性循环。企业要走纵深发展之路,技术储备不取决于哪个大举措,而在于日积月累的小行动。

资讯
瞄准核泵盯着干!(华龙一号与高端装备制造)
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 推进中国制造升级(关注)
围绕创新推进中国制造
“华龙一号”首堆首台安注箱交货
电网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