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4月04日 星期一

一草一木总关情

——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科技创新回眸

本报记者 董欣 特约通讯员 冉颢 张先扬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4月04日   第 26 版)

  青藏电力联网工程
  中电工程西北院/供图

  记者从中国能建所属中电工程西北院了解到,截至3月底,2011年投产的青藏电力联网工程,已累计向西藏输送电量超30亿千瓦时,作为青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民心工程、光明工程,有力保障和支撑着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由中电工程西北院牵头设计,并承担“两站四线”近一半设计任务,该院针对高海拔外绝缘设计、冻土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环境保护等难题艰苦攻关,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让这座世界电力工程史上的里程碑式工程,处处闪耀着科技之光,照亮了雪域高原。

  攻克“两最”难关

  青藏电力联网工程是西北电网和西藏电网互联的“电力天路”,是世界上沿线海拔最高、冻土区最长的输电工程,创造了中电工程西北院成立以来“线路定位勘察条件最为艰苦、施工图设计工期最为紧张、科研课题研究最为全面、环保设计要求最为严格”四项之“最”。

  世界上首次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首道难题就是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过电压与绝缘配合。为此,中电工程西北院成立了以副总工程师杨林为主的项目攻关团队,经过无数次计算推演和电气试验,解决了±4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高海拔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的难题,获得了各项准确的设计参数,为工程顺利进展铺平了道路。

  近两年来的基础位移观测结果显示,青藏线沿线基础的各项位移指标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没有出现冻土工程病害现象。

  纷繁复杂的冻土环境,是制约线路铁塔基础选型设计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也是影响工程进展的关键。中电工程西北院副总工程师刘厚健,从事勘察设计工作30多年,也全程参与了冻土工程前期勘察研究和施工咨询评审工作。他这样形容冻土:“跟平常见到的土不一样,既怕冷,也怕热,用通俗的话讲就叫娇嫩。”这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早上挖这个坑和中午挖这个坑可能效果就不一样,即使0.5摄氏度的温度变化也能对工程效果带来极大影响。

  最终,中电工程西北院根据青藏线的特点,完成了冻土研究的7个前期专题报告以及6个施工专题报告,收集并整理了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的相关专题报告和后期运行监测报告,形成4项实用新型专利,主编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为后期的冻土基础设计工作及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也使作为冻土大国的中国跻身冻土研究国际先进行列。

  生态保护贯穿始终

  工程建设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是输电工程建设成败的重要内容之一。

  青藏电力联网工程穿越高寒荒漠、高原草甸、沼泽湿地、高寒灌丛等不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原始、独特,极其脆弱、敏感,一旦扰动破坏,需要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才可能恢复。

  为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中电工程西北院前期可研阶段,对工程建设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首次开展了成套的环保水保施工图设计,对每一个塔位、每一基基础的环保水保措施进行了详细设计。

  借力科技,中电工程西北院将生态保护落实到微小的细节,贯穿于工程的始终。为了减少基面土方开挖带来的植被破坏,对铁塔采用高低腿设计。采取了排水沟和挡水捻相结合的水保工程设计措施,对于不存在冻土病害的塔基采用排水沟措施,对于冻土地区遵循“宁填勿挖”的原则采用挡水捻,既保护了冻土,防止了冻土病害,又起到了塔基周边排水的效果。玻璃钢外表面距离地表400毫米高度部分不再涂刷润滑剂,保证地表植被层不受污染。沙漠和易沙化地带的塔基,则抛弃了碎石铺盖,采用方格石的防风固沙措施。

  今年年初,青藏电路联网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此,全部囊括了咨询、勘测、设计、建设、投资,以及行优、部优、国优等各层面的8大奖项,获得电力工程奖项“大满贯”。至高荣誉也激励着中电工程西北院在高原输变电工程领域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千里踏勘报春讯(新闻特写)
激浊扬清志在青山绿水
新闻聚焦
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2号机组提前并网发电(图片新闻)
一草一木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