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凡是涉足亚洲市场的跨国公司无一不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虽然新加坡缺油少气,但并不影响其在油气领域的发展,这部分收入占到新加坡GDP 约5%,其中尤以海工油服更突出。因此,许多国外油服公司纷纷将新加坡定为亚洲据点,但随着油价大幅下挫,资金链紧张的油服企业已经对在新高成本运营“吃不消”,正在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迁徙”。
迁徙的目的地正是新加坡邻国马来西亚。《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称,原油价格大跌促使跨国公司纷纷逃离城市型国家,搬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以此削减营运开支成本。这是油价大跌给能源公司带来负面影响的又一大标志。
近几个月,美国海上工程公司麦克德莫特(McDermott)、法国油气工程公司德西尼布(Technip)和挪威海洋工程建筑服务公司Subsea 7纷纷移师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重新开张”。
麦克德莫特表示,搬迁的目的是利用成本基础优势,为客户创造更大本土业务优势。德西尼布强调这是“三思而后行”的决定,并称2014年底就有此计划,在成本合理化的基础上,整合区域业务。
Subsea 7则指出,考虑到瞬息变幻的市场情况,其致力于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据悉,德希尼布在东南亚有两个海底枢纽,一个在新加坡,另一个在吉隆坡。两个枢纽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工程学科和服务。德希尼布希望藉此次搬迁创建一个“一站式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客户。Subsea 7计划保留3个部门在新加坡:物流基地、境外人员管理办公室以及装卸检验 、维护和修理部门。
油服公司大举搬迁的举动让新加坡很受伤。事实上,就连新加坡本土公司都无法避免低油价的阵痛,作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新加坡本土海洋工程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只能裁员。全球最大自升式钻井平台制造商吉宝去年全球范围内削减17%的员工,约6000人;削减24%的分包商,约7900人。胜科海事去年裁员3000至4000人。
促使油服公司移师马来西亚的因素主要有3个,其一是为了更贴近油气勘探和开发商等客户。马来西亚油气资源较丰富,天然气储量居亚太地区第三,也是亚洲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净出口国、东南亚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以此为据点大大提高了油服商的存在感和知名度。
其二,马来西亚的房地产成本比新加坡低不少,直接减少了商业地产和员工房舍的支出。目前,油价低迷的状况暂未缓解,油气生产商暂停项目开发直接让油服商无钱可赚,因此更大程度地降低运营开支成为当务之急。
其三,马来西亚企业购买或租赁汽车的费用比新加坡要便宜。由于高昂的注册费和税费,新加坡是全球拥有汽车最昂贵的国家之一。由于国土面积有限,新加坡政府不遗余力地遏制车辆增长,在新加坡想拥有一辆汽车,必须先购买政府颁发的有时效期的拥车证(COE)。政府每个月都会拍卖定量的COE,近年来其成本直线上升。2008年,小排量汽车COE约1.4万新元,2013年已暴涨至9万新元。
除了上述因素,去年马来西亚令吉暴跌更让该国吸引力暴增,与新加坡运营的区别更加明显。数据显示,去年令吉下挫至17年来最低点,在亚洲货币中跌幅居前。
分析师指出,马来西亚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亚洲石油、天然气和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方面,马来西亚越来越有追逐新加坡的趋势,前者正不遗余力抓住任何油气发展机遇。
据了解,马来西亚正在与新加坡接壤的柔佛州南部投建一座炼油厂。尽管新加坡自身不生产石油或天然气,但仍是全球三大炼油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