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充满憧憬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民建福建省委副主任、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

本报记者 李文华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3月14日   第 22 版)

  戴仲川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民建福建省委副主任、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针对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网络价值、推动清洁能源广泛利用、引领形成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等热点话题,接受了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

  中国能源报:目前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已赢得了国际国内广泛共识,对此您如何看待?

  戴仲川: 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巨大的网络价值。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互联网的网络价值是显著的,这种价值表现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旦建成,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使用,使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输送和消费的能源中,可再生清洁能源将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在能源生产端,除了较高的一次性设备投资外,风电、水电、太阳能等的原始价值极低,而且目前都已经技术成熟,商业化使用效率很高。进一步将这些未开发的绿色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其巨大的绿色社会价值是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

  中国能源报:目前,清洁能源的推广已成趋势。您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有哪些积极作用?

  戴仲川: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公共产品特征。每年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116万亿吨标准煤,而2014年人类总用能量不过200亿吨标准煤,不足太阳能辐射量的万分之二。预计到205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达300亿吨标准煤,只要把占地球表面积百分之一的撒哈拉沙漠铺满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就能满足人类到2050年的所有用能需求。

  另外,从清洁能源技术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看,1980年至2014年,风力发电成本降幅超过90%,中国光伏组件价格从2009年至今下降了约70%,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下降了约65%。预计未来10年左右,光伏发电成本可以降到3美分以下,商业化的应用将更加成熟。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这一能源宝库将被开发利用,能源互联网是实现这一资源宝库为世人广泛应用的载体。

  中国能源报:推动全球能源互联将会出现哪些市场新变化和商业新模式? 

  戴仲川:全球能源互联网既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平台,也是能源交易的平台。作为基础性资产与虚拟经济的结合点,在这个平台上,将产生能源价格指数,正如波罗的海货运指数(BDI),标志着世界散货和货运价格走势一样,能源互联网平台最终将形成一个全球互联的能源市场,并将几个重要电力市场相互联系,形成具有标志性的电力能源价格指数,实现全球电力能源的价格发现功能。这一指数将吸引金融投资者参与其中,并推出一系列电力金融产品,满足电力产品的金融交易属性。这种电力指数在一段时间内将与石油价格指数(布伦特、西德克萨斯指数)相并行,并随着电力消费比例的增加在金融的角度取代石油指数的重要性。全球能源互联网无疑将带动并衍生出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

  我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会带动特高压、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等技术,以及市场建设和市场监管合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迈向更高层次发展。随着未来洲际互联大电网加快建设,将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向更大容量、更高电压等级方向发展;其次,海上、极地地区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对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对支撑海上风电、大型极地新能源基地的并网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实现能源流、信息流的双向互动。电网的大规模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提升大规模交直流电网仿真建模、安全控制保护技术及自动化技术水平,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条件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促进电力产品的全球交易市场形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促使金融资本参与其中,并最终通过资本的力量促进、整合、优化全球电力市场更加便利地服务消费者。

  四是加强国际间的监管合作。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鼓励本国实施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技术应用。对于大型电网的互联互通,则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需要面对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等重大问题。国际间的政策制定、监管合作、市场交易机制建设等通过双、多边能源政策沟通,达成合作共识。

资讯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愿景与趋势
动态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充满憧憬
种衍民:特高压建设带动设备制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