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设计施工协同 建造精品工程

——红沿河核电3、4号机组常规岛建设掠影

■特约通讯员 韩奴娇 张晶晶 王瑆玮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3月07日   第 27 版)

  红沿河核电项目全景
  广东院/供图

  3月3日,由中国能建广东院和东电一公司共筑常规岛工程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4号机组首次达到临界状态,离并网发电目标又近了一步,此时,3号机组成功投入商运已满200天。

  核电自主设计因地制宜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纬度较高,建筑节能保温是设计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东院经过专业评审,对工业厂房考虑了防寒保暖措施,保证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并且尽可能减小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使建筑物造型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

  依托红沿河核电站项目,广东院独立承担了弹簧隔振汽轮发电机基础设计任务,开创了隔振基础自主化设计的先河。在我国,现有的动力基础设计规范仅适用于常规整体式汽轮发电机基础,可以说,弹簧隔振基础无规范可循,更没有现成的图纸可作参考,前期工作开展十分困难。面对困境,项目组坚定信念,通过深入研究国外基础规范和岭澳项目的设计全过程,逐步确定了适用于红沿河隔振基础的动力计算方法。通过反复计算,确定了弹簧器型号和阻尼器型号;突破岭澳项目分离式建模的做法,采用了整体式建模进行地震作用分析,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胆大心细勇创新。广东院在做了元件库的添加、编码规则设定、路径模板定制等大量工作后,定制了一版适用于CPR1000核电项目的电缆自动敷设软件。繁杂的电缆敷设工作瞬间变得简单、高效,设计效率和准确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在电缆敷设自动化的基础上,该院还开发了从PDMS平台到博超平台的三维模型的自动转化接口,大量缩减博超平台下重新建立三维模型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敷设模型和三维模型的一致性。

  南北融合求精益。作为国内首例寒冷地区核电站的设计项目,广东院一方面创新地引入数据曲线拟合方法,填补了百万机组汽机房无热指标参数的技术空白,另一方面在传统设计基础上,优化常规岛通风设计,为将来寒冷地区及严寒地区核电站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

  广东院“一种电厂循环水异型管沟结构”获国家发明专利;“核电站楼层反应谱后处理程序”获核工业部优秀计算机软件二等奖;“提高核电工程现场联系单的答复效率”获核工业勘察设计协会优秀QC小组成果二等奖。

  施工建设铸造精品

  在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中,东电一公司承担了3、4号机组常规岛的土建、安装施工任务,这是该公司首次进行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常规岛的土建和安装施工。东电一公司大连核电项目部严格遵守核电施工要求,科学组织,如期完成各项施工任务,确保了工程各项里程碑节点的高标准实现,赢得了业主好评。

  沟通创造价值。项目部遵循“建一个工程、交一方朋友、树一座丰碑”的理念,以精心、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项目部通过与业主方加强沟通,对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对业主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反馈和采纳,积极完成各环节施工任务,满足业主要求。

  项目部大力开展标杆班组建设活动,在班组中形成了良好的“比、学、赶、帮、超”氛围。先后4次获得中广核年度“安全质量标杆班组”荣誉称号、9次获得中广核工程公司年度“安全质量标杆班组”荣誉称号、11次获得中广核工程公司年度“安全质量优秀班组”称号,另有40余项班组职工的发明创造和创新措施被评为核电施工的良好实践。

  项目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措施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力,汽轮机运行参数处于同类机组先进水平,多项技术创新措施荣获国家级奖项。其中“提高封闭母线导体组合焊接工艺”获中国电力建设QC成果一等奖;“红沿河核电站常规岛防甩击大梁吊装”获第五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吊装市场研讨暨技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电力建设优秀吊装论文三等奖;“发电机端罩焊接工艺”被作为核电工程良好实践在中广核进行推广,同时获评多项安质环良好实践发明创造奖,大大助推了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设计施工协同 建造精品工程
动态
生命禁区的拓荒者(新闻特写)
中能装备着力打造特高压研制基地
都说这里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