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1月18日 星期一

中电工程东北院倾力拓展“光伏+”

本报记者 何英 特约通讯员 孙超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1月18日   第 26 版)

  2015年12月22日,位于东北腹地的吉林双辽已是冰天雪地,当天,双辽市服先镇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丝丝“暖流”。

  吉林双辽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共建设了220个光伏大棚,底部采用砌体结构及钢制骨架做支撑,上部覆盖太阳能光伏组件,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整个大棚的采光需求。从高处俯瞰,一座座晶硅板组成的方阵蔚为壮观,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据了解,该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提供电量约为3909万千瓦时,初步估算,可减少烟尘排放43吨、二氧化硫排放129吨、氮氧化物排放129吨、二氧化碳排放38977吨、灰渣排放4671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该项目由中电工程东北院总承包建设,采用目前国内新型“光伏发电+生态农业”模式,是吉林省首个生态农业光伏项目,也是中电工程东北院近年来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的代表工程。

  光伏农业收益大

  “光伏发电+生态农业”一体化发电项目,将太阳能发电与现代农业相结合,能够实现“1+1>2”的功效,是发展高效绿色现代农业的未来方向。早在2012年,中电工程东北院新能源分公司就开展了两岸新能源合作海南航天智能微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设计工作,在国内新能源领域开启了“农地种电”技术的先河。

  吉林双辽3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则是中电工程东北院再次将“光伏+”模式应用于生态农业领域的成功实践。

  该项目采用生态农业大棚将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与光伏发电系统有机结合,由单一的大棚种植拓展成为集有机农业、绿色发电能源、观光旅游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绿色循环农业,是“光伏+”模式的具体运用,是农业生态种植与新能源建设相结合的典范。

  据了解,由于大棚主要种植食用菌,对土地要求不高,于是该项目选择在双辽市服先镇附近的“三化”(沙化、碱化、退化)草地上建设。“建成后可对周边风沙、水土流失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中电工程东北院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许庆贵告诉记者。

  在该项目中,太阳光的光热资源得到了充分应用。“一方面,光伏大棚均采用固定倾角式支架,组件倾角均为26度,能够最大极限地应用太阳光对温室加温,保障了蔬菜的正常出产。”许庆贵告诉记者,“另一方面,光伏所发电力可直接供应温室内的照明灯、补光灯、卷帘机、灌溉设施、植保设施等应用。同时,余量电力还能够供应周围居民和农户生产、生活所需。”

  严谨施工出精品

  作为吉林省首个生态农业光伏项目,同时也是中电工程东北院新能源分公司在吉林省内的首个总承包项目,新能源分公司从项目开工伊始,即倾注了大量心血,力争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据了解,新能源分公司的设计严格贯彻节能、环保的指导思想,在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中都充分考虑了节能降耗的要求,选用节能型设备、材料,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在适应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和地区电网发展的前提下,节约土地资源,降低线路损耗,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项目投资。

  “仅是选择升压站站址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许庆贵告诉记者。他所说的“很多因素”包括:需要考虑现场地形地貌和工程的具体区位情况,要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和具体施工条件的难易程度,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因地制宜降低工程难度。此外,还要考虑交通是否便利,是否方便检修巡视进出场,并尽可能缩短场内的集电线路,从而降低集电线路的投资、减少集电线路电能损耗等等。

  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新能源分公司都力争做到极致,良好的履约能力也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肯定。“在施工难度大、任务紧的情况下,本着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高质量地完成了阶段性急需的施工图设计,加快了施工进度。”

  另悉,该项目二期工程——双辽7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也由中电工程东北院总承包建设,目前正在同步建设中。

海外传真
勇攀工程新高度竞逐技术制高点
写意世界级水电建设新里程
达岱河上树精品
中电工程东北院倾力拓展“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