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1月18日 星期一

中国能建参建的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运

西部地区开启有“核”清洁能源时代

特约通讯员 陈鑫 申建生 张晶晶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01月18日   第 25 版)

  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汽机房平台
  申建生/摄

  1月1日,我国西部地区第一座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后首台投入商运的机组,据测算每天可为中国西部提供24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开启了我国西部清洁能源供应的有“核”时代。

  防城港核电站1、2号机组是CPR1000技术在国内的收官之作,承担该工程常规岛设计、施工、设备供应的中国能建广东院、安徽电建二公司、中能装备的名字随着一组先进的技术指标:最大轴振44.1um,发电机漏氢率5.88Nm3/d,仪表投入率、保护投入率、自动投入率均为100%……被历史性地定格。

  攻克难关 推动核电自主化设计

  防城港核电项目全程采用PDMS三维建模设计,这是广东院首次把PDMS三维建模设计完全应用在核电设计中。同时针对核电站的建设规模宏大,接口数量庞大,管理起来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广东院大胆尝试将外部接口纳入CDMS软件进行管理,实现了外部接口的快速扭转,同时兼备预警和实时监控功能,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防城港核电站主厂房范围内部分区域地质条件较差,为非均质地基,而核电的安全性要求,也大大增加了常规岛基础设计难度。广东院通过反复论证和优化设计,最终确定基础下方优化方案,既满足基础承载要求,又减少了换填方量,极大地节省了成本。

  汽轮发电机基础是广东院设计的首个西门子机型的弹簧隔振基础,该机型比以往项目重量大得多,隔震器达到了万吨级。面对新挑战和困难,广东院不断尝试各种结构方案并比选,最终攻破难关,并且在西门子公司设计的其它机型的弹簧隔振基础上,提出了增加阻尼器、降低隔振器刚度等优化措施,提高基础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优化了设计。

  创新施工 打造国际标杆工程

  由安徽电建二公司承担常规岛土建、安装、调试一体化施工的防城港核电项目,是国内首次常规岛建安调一体化的核电项目。连续3年顺利通过由挪威船级社和中广核专家组成的国际标杆评审组评估,2014年、2015年国际标杆工程评估结果均是安全管理7级、质量管理7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刷新了中广核所有在建项目的历史纪录。

  GD廊道作为该公司首次施工的内圆外方混凝土结构,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项目部精心组织编制方案先后召开6次内部研讨会、外部评审会,方案未实施便从A版升至了D版,历时半年终成方案。结合廊道两侧存在大量回填混凝土,创造性地提出先施工,部分回填混凝土采用钢筋+花篮螺栓+钢卸扣的方式进行抗浮,并与同期核电站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组合最优、受力最为均衡的结论。在大量计算数据的支撑下,该方案得到中广核工程公司认可,给出“技高人胆大、思维敏捷敢于创新”的评价,并将该方案在其它核电工程中推广。

  PX泵房循环水泵的涡壳施工不同于其它核电站涡壳底面的平面设计,防城港核电的循环水泵首次采用涡壳底面为斜面的设计,给项目部带来了又一个更大挑战。

  施工人员先进行涡壳模板的拼装,利用CAD绘制出涡壳三维图纸,连续几周进行钢筋放样。由于涡壳地面是斜面,下部混凝土浇筑角度及平整度很难保证与模板地面贴合,技术人员采用降低底面,模板安装后灌浆或砂浆填实的方案。为了防止出现涡壳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的现象,质量控制人员进入绑扎好的钢筋笼内,对每个振点跟踪检查,保证无漏振、无过振。最终成品4个涡壳均内实外光,达到了最完美的效果。

  常规岛施工的6年中,安徽电建二公司始终坚持把创国际标杆作为推进施工标准化、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的有效手段,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标杆工程,积极探索和寻求安全管理的办法,创造了核电数个“首次使用”的安全管理良好实践样本。

  

  延伸阅读

  作为我国西部首座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2台单机容量为1080兆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二期工程2台机组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示范机组,单台装机容量1180兆瓦。目前,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已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作为中广核英国核电项目的参考电站,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的开建,将为我国核电海外布局奠定基础。

缔造投资业务“旗舰”平台
关注
西部地区开启有“核”清洁能源时代
点亮非洲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