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中国云南区总经理孙曰元:

电站效益是“管”出来的

本报资深记者 张子瑞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2月28日   第 18 版)

  编者按:

  中电云南宾川大营西村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是云南省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示范项目,自投运以来实现了农业和光伏的双赢,不仅农业收益好,且发电量超过同等光资源条件的电站10%以上。取得如此的运行业绩有何秘诀?听听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中国云南区总经理孙曰元怎么说。

  

  西南区域大有潜力

  中国能源报:作为云南省首个农光互补示范项目,中华电力当初为何选择云南这种山地高原复杂地形,开展光伏项目?

  孙曰元:中华电力公司是香港中电集团的子公司。从投资区域来看,整个集团的投资战略就是向中国内地和印度重点发展。在中国内地,则以西南区域和华东区域为主。从产业发展方向来看,集团将更多地投资于太阳能、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

  能源是为经济服务的。西南地区本身具有较好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且比西北地区电网结构更加强大,比西北地区更接近用电负荷中心,基本没有弃风弃光的困扰,是经济发展和清洁能源发展都大有潜力的区域。

  中国能源报:在复杂的山地高原上开展光伏项目,如何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伏发电效率?

  孙曰元:大营西村电站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通过在光伏板下的土地种植金银花,大大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光伏农业是兼顾光伏发电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操作中,如何真正做到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实现光伏发电效率最大化,就需要秉承科学精神。

  首先要对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地、生产条件等做研究评估才能判断适不适合做光伏农业。光伏结合农业需要产生1+1>2的效应,这就要通盘考虑整体项目的投资回报,而不能单纯为了结合而结合,也不能顾此失彼。

  国内有一些光伏农业项目,大棚里还要额外补光,这就表明光伏和农业的结合没有真正做到水到渠成。

  经济杠杆保证光伏和农业和谐发展

  中国能源报:国内有些光伏农业项目被指责没有立足于农业,而是以光伏农业的名义拿地进行电站开发,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立足于农业,而不是打着农业的旗号做光伏电站?

  孙曰元:这说明我们在产业管理上要加大力度。首先,在项目可研方面,不仅要囊括常规的电站项目,也要把农业项目纳入可研。在项目验收方面,农业也应该是验收的项目之一,达到一定程度才允许并网;或者规定投运多长时间后, 农业收益达不到可研水平,将在税收方面实施差别税收政策。我认为,只要善于应用经济的杠杆,就可有效避免打着农业的旗号做光伏电站的现象。

  中国能源报:光伏农业目前缺乏统一标准,如何整体推进光伏农业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能否实现标准化?

  孙曰元: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光伏农业还很难标准化,因为土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刀切。发展光伏农业,最重要的理念是要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进行设备选型

  中国能源报:大营西村项目作为云南省光伏农业的示范项目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您能否介绍一下其可借鉴的经验?

  孙曰元: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大营西村项目不仅农业收益好,而且电站发电量也高。其发电量是云南全省光伏电站中最高的,超过排名第二的电站10%以上。好的效益是靠一整套严格的流程管理来实现的。

  首先,上项目之初,我们不仅对土地等基本情况进行调研,还要研究在这个地方建电站能不能消纳。在投资阶段,主要是做好设备选型。当然,有了高品质的设备还不够,还要配合高标准的设备技术规范及工程设计,如电缆的接线方式、电缆的敷射路径等。我们的设备规范甚至超过日本的行业规范。运维阶段也同样重要,大营西村光伏电站有50多万个监测点,可随时发现任何一处问题,从而实现预防式运维。运维人员培训时间接近工时30%,保证了我们有专业人员作为支撑。

  大营西村的项目发电量高,并不是我们的光资源条件比别的电站好多少,而是我们把光伏电站场内损耗降到了最低。这就要靠设备选型,靠标准规范,靠设计方案,靠建设及运营管理来实现。

  中国能源报:具体到山地光伏电站,又该如何进行设备选型呢?

  孙曰元:从理论上讲,要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最低这一出发点来选择设备。从操作层面讲,我们主要用两条标准来衡量设备选型:效率最高和可靠性最好。设备可靠性并不是凭空说出来的,而是一定要有较长的运行业绩做保证。我们的相关人员会从其他投运的项目中,了解到该设备的实际运行数据。

  大营西村项目的组件是采用晶澳的,逆变器是采用阳光电源的,支架采用的是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获国家专利的支架系统,这些设备都是国内的一线品牌。更重要的是,我们采用的是这些供货商的定制服务,例如定制组件,每千瓦要高0.2元左右。虽然表面上看,前期投入增加了,但后期获得的收益会更大。我们不能为了降低前期5%的投入,而损失了项目运行后10%的收益。而是要真正从20多年的全生命周期去考量整体项目的投资和收益。

  当然,设备的选型、技术路线的选择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例如,山地电站对绝缘、间距等参数要求更高。

  以逆变器为例,主要考虑设备可靠性及安装维护的便利性,大营西村项目地势较为平缓,且电站规模比较大,因此我们考虑集中式更适合这个项目,所以最终选择了阳光电源的集中式逆变器。而且在设计上也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比如局部的可调支架保证组件朝向一致性,所有逆变器和箱变靠近道路安装,方便后期的维护等。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目前运行十分稳定,这也是发电量高的原因之一。对于组串式逆变器我们认为在大型电站上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之前大家讨论的谐振问题,但在后续一些十分复杂的小型山丘,我们可能考虑使用组串式逆变器。我们也注意到阳光电源经过了近20年的市场检验,其组串式逆变器各项技术指标都很优秀,他们的中国效率目前是行业内最高的,而且还可以实现1.2以上的超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发电量,而且还降低了我们前期的投资,整个电站的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中国能源报:作为具有外资背景的光伏项目,在电站审批、建设、运营方面面临哪些困惑和难题?

  孙曰元:作为外资企业,受到外汇管制政策的影响,在项目公司成立之前,资本就无法进来。另外,在拿项目方面,与国企相比相对难些。在土地、融资等方面基本都享受的是国民待遇,没有太大区别。希望政策层面考虑对外资企业给予一定投资方面的支持。

点击2015风电关键词
电站效益是“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