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武陵山下多绿色

——常德电厂一期工程1号机组施工掠影

特约通讯员 吴署争 胡娟 张晶晶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2月21日   第 27 版)

  华电常德电厂2×600兆瓦燃煤机组工程全景
  蒋大方/摄

  12月17日16时59分,由中国能建湖南院设计、湖南火电承建的华中地区首台新建超净排放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华电湖南常德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660兆瓦超超临界1号燃煤机组一次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1号机组工程建设圆满结束,正式移交生产并投入商业运行。

  科学破解难题

  2013年12月26日,第一根钢架开吊拉开了1号机组建设的序幕,沉寂已久的芦蒿之地瞬间被参建者的激情点燃。

  常德电厂一期工程是大型火力发电厂,设备和技术均处于当前领先地位。尤其是业主要求建设成为“超低排放、超低能耗和超高标准”的三超标杆工程,几乎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工程建设很大程度上要在摸索中前行。

  对于湖南院来说,这是参与设计的首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在厂家资料不齐全的情况下,通过主动与业主、厂家沟通咨询,努力创造条件,确保设计工期,满足业主要求,在常德项目设计中共进行了10多项设计创新、40余项设计优化,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汽动引风机、低低温、湿式电除尘、总线技术、等离子点火等众多先进技术均为湖南省内首次采用。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湖南火电常德项目焊管专业公司开展“金点子”活动,破解施工难题。从改变传统背面充氩保护方法入手,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高合金钢小径管焊接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制作出了采用单人操作灵活、钩挂拿取方便、适用于各种不同位置小径管焊口的新型充氩装置。该装置正式应用到现场实际后,所有焊口无一泄露,成功解决了高合金小径管焊接施工所遇到的难题。

  项目部副经理尹检求在机组试运期间,发现开式泵电机冷却水进水比回水的温度还要高。他主动联系设计院,提出将原接在制冷水的回水改在循环水的回水母管上的方案,后经设计院充分论证,修改后完全符合了要求,避免了电机升温可能烧轴承的危险,为后续试运争取了时间。整个试运期间,他发现并处理问题10余条,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术水平,被大家称为“尹专家”。

  同心铸就辉煌

  常德项目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将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和生产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和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比武和比赛活动,营造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形成项目部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在文化的感召力下,大批湖南火电人以负责任的态度投身到火热的工程建设。为了不影响工期,同时也防止管排堆放后增大检测工作量,科信检测常德项目负责人李先炎主动安排射线检测人员对低温再热器、低温过热器、水冷壁管排受热面厂家焊口进行了检测,并发现多处不合格。他第一时间通知业主,消除了受热面管排安全隐患,保证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热机公司锅炉安装班长李雄军,在2014年1月份调入常德项目部,两个月后雨季来临,沅江涨水让项目部的江边泵房出现险情,江水随时有可能将临时堤坝冲垮或者淹没,而水流一旦流没入泵房通过循环水管道倒灌进项目部,情况就十分危急了。李雄军立即带领班里的9名员工赶去抢险。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冒雨奋战,终于将管口堵死。

  1号机组在168小时试运行期间,监测系统测得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浓度分别为每标准立方米2.5毫克、17毫克、26.9毫克。这三项指标远远优于国家标准,是华电集团首台投产的超高标准、超低排放、超低能耗燃煤机组,创下了全国66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最好成绩。能建湘军湖南火电、湖南院携手打造的一座绿色电厂,在武陵山下熠熠闪光。

动态
中国标准,好!
武陵山下多绿色
深度调试实现超净排放目标(新闻特写)
为电网驱寒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