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琼州海峡再添跨海输电通道

——南方电网主网与海南电网第二回联网工程勘测设计侧记

本报记者 董欣 特约通讯员 沈聪 马凌 赵远涛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2月07日   第 26 版)

  海底电缆装船及运输实景图

  海底电缆装船及运输实景图

  琼州海峡路由海底地形地貌及深海抛石
  作业示意图

  跨越琼州海峡的海底潮流深槽,2009年,南方电网主网与海南电网第一回联网工程全线贯通,结束了海南岛百年孤网运行的历史。

  为了保障海南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缓解海南电力供应紧张局面,10月底,南方电网主网与海南电网第二回联网工程顺利开工,琼州海峡将再添一条跨海输电通道。作为第一回联网工程总设计咨询单位,中电工程中南院再次承担了第二条跨海输电通道的全过程咨询、勘察和设计工作。目前,设计联络会正在紧张筹备。

  占据超高压海缆

  勘察设计领先地位

  国内海缆工程,一般电压等级在220千伏,水深在20米左右。第一回联网工程海缆线路最大水深约100米,电压等级升至500千伏,成为中国首个超高压、长距离、大容量的跨海联网工程,标志着我国500千伏海底电缆工程实现“零”的突破。中电工程中南院作为第一回联网工程的总体咨询、勘察与设计单位,对其成功投运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起步早、技术强、准备足。2014年1月,中电工程中南院在南方电网主网与海南电网第二回联工程竞标中成功胜出。在总结第一回联网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该院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技术规范书,谈判桌上,竞争对手这样评价:“可以看出你们的标书在第一回联网工程上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二回联网工程副总工程师吴庆华,曾参与过第一回联网工程设计,他认为,第二回联网工程在难度和技术上面,都是第一回联网工程的“升级版”。

  在陆缆工程设计建设方面,我国与国外差距较小,但在海缆工程设计建设上差距则较大。由于缺少类似工程经验,在第一回联网工程中,中电工程中南院远赴海底电缆制造与施工技术都处在技术前沿的欧洲等地,进行了广泛调研,成功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申请电力行业专有技术2项,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和参与海底电缆国标、行标及设计手册编制共3项,培养了一批海缆领域技术专家和人才,在超高压海底电缆勘察、设计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开启了迈向海洋的“深蓝”之旅。

  为海缆工程建设提供范本

  近年来,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的海南省,对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性、电力通道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回联网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该工程投资32亿元,起于广东湛江港城变电站,止于海南福山变电站,线路全长175.5千米(包括144.5千米架空线和31千米海底电缆)。

  10月24日签署合同,10月30日工程开工,中电工程中南院打的是有准备之战,早在3年前,项目就已启动可研工作。谈及这次设计的感受,吴庆华坦言:“压力不一样。”

  压力来自技术方案的选择和把握上,必须在技术科学性和运营成本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陆地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人员心里有数。而在茫茫大海上,海底定位困难,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手段,以保证海底勘测更加精准,同时避免影响原本的石油管道以及其他海洋工程。”吴庆华说。

  有别于陆地电缆敷设,海底电缆工程则要保证电缆的完整性,不允许接头出现,以保证电缆在复杂的海底环境下安全运行,同时电缆重量约1500吨。这对电缆的生产制造、运输、敷设、保护等关键环节提出了非常高的技术要求。

  比如,在海缆施工敷设过程中,需要连续不断的好天气,免受台风等气象干扰,在埋设时,为保证线路是预设路径,中电工程中南院精细到每一块石头的材质及大小,进行严格地选择和配合。

  为保证海底电缆的安全运行,中电工程中南院成立了海底电缆关键技术攻关小组,进一步优化了海底电缆、架空线路和相关站区的设计,同时在超高压海底电缆勘察设计深度、海底电缆航道风险量化评估的差异化保护、装备国产化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另外,在监控手段、防止外力破坏、抢修和补救等方面,技术攻关小组也精心做了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和技术方案。

  海南电网受“大机小网”问题困扰多年,第二回联网工程建成后,输送容量为600兆瓦,将与第一回联网工程一并形成1200兆瓦的输送容量,提高海南电网供电质量及可靠性,为我国海缆工程建设探索有益经验并提供范本。

琼州海峡再添跨海输电通道
白俄罗斯输变电项目第6子项工程按期带电投产(图片新闻)
葛洲坝如何引来“凤凰栖”?
新闻聚焦
海外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