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第三方治理:为煤电减排持续开路

本报记者 卢彬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1月30日   第 10 版)

  从2007年环保特许经营试点工作开启,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再到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提出“谁污染,谁付费,专业治理,权责明确”,发电企业和环保企业由早期的“服务”关系逐渐转变为如今的“伙伴”,为“第三方治理”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领先技术占领市场

  记者从中电联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过去八年,环保特许经营试点工作开展已显现出成果。从试点及实际应用情况看,第三方治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燃煤电厂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质量;有利于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有利于引进社会资本、缓解电力企业环保设施建设资金压力;有利于发挥环境服务公司的专业优势、促进环保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已签订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方式的第三方治理合同机组容量约1.15亿千瓦,其中,约0.97亿千瓦机组已按照特许经营模式运营。脱硫第三方运营也带动了烟气脱硝第三方治理工作,截止2014年,已签订火电厂烟气脱硝特许经营合同的机组容量约0.33亿千瓦,其中约0.19亿千瓦机组已按特许经营模式运营。

  “在电厂来看,脱硫、脱硝等是个附属系统,而对环保公司来说却是主营业务。专业的环保公司具有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运营经验,可以从管理、技术、运行等全方位提供可靠保障。”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清新环境”)副总裁安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业化的保障,离不开先进技术作为强大后盾,这也是环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据了解,国内多家环保公司近年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转化升级,相关节能减排技术屡次获得突破,甚至超越国外同类技术。其中,清新环境更是具有其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数项国家专利,并于去年推出了基于其自主研发的高效旋汇耦合脱硫除尘、高效节能喷淋、离心管束式除尘等多项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的“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SPC-3D技术)。截至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助力我国数十台大型燃煤火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已获百余台火电机组的订单。不仅如此,清新环境还向业内公开分享此项技术,不收取专利使用费用,获得了行业口碑。

  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开展的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工作中,通过综合评定,清新环境作为七家脱硫公司中唯一一家纯民营背景的环保企业,被纳入首批试点企业名单,并获得了国内最大规模现役火电机组——内蒙古托克托电厂项目的特许经营权,之后一直成为特许经营的示范项目。

  服务电厂合作共赢

  “自2008年设备移交以来,电厂从未接到过环保部门任何排污超标的处罚,排放指标良好。这方面我们十分省心。”内蒙古托克托电厂设备管理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正因生产与环保的密不可分,电厂与环保公司更需要包容与合作。“托克托电厂就曾多次参与清新环境托电运行分公司的员工考评评审工作,而后者也借鉴电厂方面的管理经验与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其安全生产等管理制度。”清新环境公司运营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季宏告诉记者。

  除了企业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技术层面上的应用与融合更显重要。

  据了解,电厂因面临排放超标的受罚风险,在选择改变或改进环保减排技术时会更加谨慎,使得市场上一些创新、先进的环保技术推广缓慢。而特许经营模式下,环保公司拥有减排资产的同时更承担减排责任,为使项目各方面效益达到最优,可直接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其特许经营项目,保证项目运行效果的同时,为创新型技术提供应用平台,利于新型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环保产业发展。

  此外,环保公司作为服务提供方,除了技术保障,服务品质也是赢得电厂信赖的重要保证。

  清新环境监事会主席兼营销总监王月淼向记者介绍,清新环境是一家拥有“五位一体”完备发展体系的创新型公司,公司面向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体系、面向市场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面向客户的工程建设实施体系、面向污控效果的生产管理运行体系和保障核心技术品质的装备制造体系五大方面有机结合,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技术创新、服务客户、经营效益的良性循环。“这也正是市场对清新环境公司从不太认可到逐渐接受和信赖的根本原因。”王月淼说。

  “在脱硫领域,在能耗、投资、运行稳定性、出口排放指标和费效比等方面,清新环境可以说是国内的佼佼者。”安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有着世界最严格的火电排放标准。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环保事业可以像高铁一样成为中国的‘名片’,走向世界。”

  政策落实仍需加力

  尽管优势明显,但第三方治理机制在实际推广中仍然存在障碍。

  上述中电联人士表示,目前问题主要在于:在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框架下实施第三方治理,电厂仍需承担环保风险和安全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积极性;第三方治理环保公司税负比较高;环保电价结算不顺畅;环保政策频繁变化,环保要求不断趋严,造成环保设施需不断投入进行改造,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如何解决问题?该人士称,中电联将从价格、财税、融资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来继续推动第三方治理工作。“如全面落实现有煤电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政策,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制定出台地方环保热价政策;给予第三方治理项目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实施第三方的环境服务公司优惠等。”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环保行业内部市场环境也存在混乱,如发电集团内部的非独立第三方环保公司会不通过完全的市场竞争获得第三方治理的机会。但个别企业会因技术能力不足,运营经验有限,无法持续运营或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有的甚至获得项目后再二次转包给独立第三方。有从业者表示,这种“内部消化”的行为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不利于独立的第三方环保公司参与竞争发展。安德军也坦言,行业内还存在部分公司,看到了国家第三方治理工作中的发展机会,为了获得国家环保补贴,从而弄虚作假,没有掌握先进技术,也不能有效改善节能减排效果,却用低于环保补贴的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包括特许经营在内的第三方治理机制,若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要实现真正的市场化。除了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市场准入标准外,还应明确第三方治理模式的纠纷机制、合同支付机制等。而政府作为曾经的主导者,应更多地履行监管责任,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在政策细化与落实上要结合具体情况,努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可以说,清新环境等专业环保公司的积极参与,证实了电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可行性。也正是第三方治理这个平台,给了专业环保公司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模式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环保企业做大做强。”上述中电联人士说。

华电:供热改造辟新径
资讯
京津冀首家“近零排放”燃煤电厂通过验收
第三方治理:为煤电减排持续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