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记者日前获悉,国家发改委已派出三路专家赴各省能源企业与开发区调研能源互联网进展情况,预计年内推出能源互联网的正式文件,广受行业关注但认知依然模糊的能源互联网即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现状:认知模糊
自国家提出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能化为基础,促进信息和清洁能源的深入融合以来,行业对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模式、发展业态的关注持续升温。但除了“互联网+”被定义为能源行业创新要素,概念相对清晰外,尚存探索空间的能源互联网形态依然模糊。
“现在行业内所提的能源互联网,大多是指能源的、互联的网络系统,但从顶层架构上讲,目前这种能源的互联网络系统并不是全部意义上的能源互联网,而未来‘能量信息智慧融通’的能源互联网会具备这样的功能。”承接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发展研究》课题研究的江苏低碳研究院执行院长徐拥军告诉记者。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继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能源互联网是解决高比例风、光等清洁能源的接入体系,同时也是智能电网、能源网、物联网、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未来的能源体系将以风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为主,火电规模的下降客观上将改变现有电力系统。新能源不稳定,能源互联网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用户侧也实现智能的能源互联网体系。”
“现阶段能源互联网的巨大空间,主要是电改过程中由电网释放出来的能量空间,需要明确如何用能源互联网的模式来承接它。任何问题在改进和解决的过程中都会释放新的机会和空间,都会经历一次再分配,最终形成系统优化。市场上出现的众多售电公司大多是看准了这个市场方向。”徐拥军说。
企业多元试水
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的来临,为市场预留了巨大想象空间,不少商业嗅觉敏锐的能源企业纷纷摩拳擦掌,积极布局能源互联网。在新能源领域,远景、协鑫、阳光电源的尝试最具代表性,但路径不尽相同。
远景能源是国内最早提出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企业之一,据远景光伏产品业务总经理孙捷介绍,能源系统正在发生巨大的重构,能源互联网将会是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运行机制,该机制包含系统、法则、规律和参与方。可再生能源时代将以可再生能源为龙头、在重构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生产端、能源需求端和电网,将在能源互联网的协助下,更为柔性的服务于这个可再生能源主导的系统。能源互联网将以平台为核心,构成生态系统,除了智慧风场和智慧光伏操作系统外,远景正在打造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操作系统,并逐渐拓展到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管理平台。
与远景有所不同,国内最大光伏制造企业协鑫集团在探索能源互联网时,不仅具备了能源互联网业态的基础雏形,还率先提出了能源互联网路线图。绿色小镇、绿色能源家居、绿色出行、绿色交通,以及电动汽车投放和充电桩的联网建设,形成了协鑫统一智慧城市调度管理平台,预计在2025年之前可形成区域性综合能源互联网。
作为国内最大光伏逆变器供应商,阳光能源在能源互联网探索更显专业化。阳光电源在4月份正式与阿里云签订战略合作,通过iSolarCloud智慧光伏云,实现旗下所有电站标准数据信息的共享,成为支撑“互联网+”的新型基础设施。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表示,借助能源互联网,阳光电源从单一电站管理正式进入精细化运作、集团管理的新时代。
“现阶段能源互联网不是商业性概念,企业可以发现并找到其商业价值。市场中的应用都是能源互联网形态之一,是一个功能的表现形式,是用现在所能想到的模型来认定未来能源世界的能源互联网认知。”徐拥军表示,这些相对零散的实践在更高的层面的应用,与国家战略层面的能源互联网尚有一定差距,但互联网的思维需要社会积极响应。
路线呼之欲出
尽管行业对能源互联网的追捧情绪日益高涨,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辩论也愈加激烈,但国家层面至今并未出台任何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文件。
一位行业权威专家向记者透露,国家目前正积极筹备能源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相关正式文件将在年内发布。该专家表示,能源互联网是新兴事物,信息和能量通道尚未搭建完成,世界各国对其基本形态均未形成清晰认知,我国也不例外。
记者了解到,当前来自相关权威部门给出的能源互联网定义是:一种与能源产生、传输、储存、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其主要特征为设备智能、多能互补、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对此,徐拥军表示,能源互联网就是:“能量信息智慧融通”,最终实现“能源信息一体化”,是未来智慧星球的基础。未来的工业4.0、智慧城市等离开了能源互联网都将是空谈。
据记者了解,为促进能源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将在2018年之前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的试点示范工作。目前一些能源互联网研究机构已相继成立。其中在今年6月,由发改委国合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江苏低碳研究院、清华大学联合筹备、组织的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将于2016年初正式挂牌。该联盟将成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智库和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