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多级安全体系让充电更安全

本报记者 姚海棠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1月16日   第 22 版)

  11月6日,冷雪寒风,冬意渐浓,但仍抵挡不住人们对充电设备的热情追捧。记者一直在考虑:“雨天用充电桩充电安全吗?长时间充电,是否会使充电枪温度过高,导致充电枪损坏?”究竟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特来电的“无桩充电”回答尤为引人注目。

  变刚性充电为柔性充电

  无论是被浇湿还是完全泡在水中的“充电盒”,都能正常给电动汽车充电。特来电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介绍,这些“充电盒”实际上是作为充电终端,提供连接车身的充电枪,本身不带电。特来电其他挂在墙上或是“躺”在地上的充电终端,内核结构都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充电桩,真正的充电操作则是在相关的智能充电箱及云平台进行。

  “实际上,将箱式变电器集中控制的充电终端置于停车挡板内,是通过群智能充电系统中的CMS主动柔性智能充电系统技术,根据电池信息和用车需求等,制定对车的充电策略,从而达到提升电池充电安全性、延长电池寿命的效果。”于德翔告诉记者。

  也就是说,原来是刚性充电,现在变成柔性充电。例如,电动车放在中午充和晚上充,温差10℃。CMS智能柔性充电系统可根据电池的环境、电网的环境、人的需求和大气的环境,形成一个对车的充电对策。由过去被动依靠BMS,现在形成了一个CMS和BMS的协同,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充电安全性。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充电桩的管理与维护,要考虑下雨漏电,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同时,将传统充电桩升级为‘抗碾压、防浸水、不占空间’的车挡式充电终端。” 于德翔说。

  安全问题存在充电的每个环节

  “除了电池本身问题外,每个充电环节都存在安全隐患。”深圳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锐在同期召开的中国充换电技术高峰论坛上指出,“如电动汽车BMS、充电模块、充电枪、充电桩监控平台等每个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会引发电动汽车充电安全问题。”

  今年以来,关于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自燃事故的报道层出不穷,像深圳4·26电动大巴起火、厦门公交起火等事故,着火原因主要集中在车辆处于静态停置中,由于电池系统管理不完善、通讯不兼容、与充电设备通讯障碍导致电池过充、短路等问题,不能提前监控、报警,从而引起热失控、自燃等。“除了电池自身技术外,很多外在原因成为了事故的导火索。也就是说,充电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一是互联互通问题,一是安全防范问题。”陈锐强调。

  充电阶段主要的问题是BMS给出充电需求的电流,有时给出的电流不是电池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充电结束后可以断电,但缺少终止命令;还有就是故障处理,比如看上去是中断了或电池过充了,但没有做故障处理,长久来看有很多隐患。因此,陈锐认为,在充电过程中应该有不同层次的安全保护,能够从产品本身、在线监测、故障识别三个方面协同工作,把各个环节的充电安全性做好,才能实现各充电环节间的互联互通。

智能充电服务云平台前景可期
资讯
动态
多级安全体系让充电更安全
莱芜供电增容改造让老旧小区温暖度冬(图片新闻)
辽宁电力迅速有力应对大范围雨雪冰冻
苏州供电首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