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1月09日 星期一

设计特高压的80后团队(走转改·现场直击·电网、核电)

本报记者 帅泉 特约通讯员 杨学芳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11月09日   第 26 版)

  安徽院泰州变电站设计团队召开圆桌会议,探讨设计方案
  吴昌庆/摄

  “我们这个团队是有心做特高压的。”泰州变电站项目副经理王建说出了心底的话。

  

  三十而立。跨过这道门槛,对于许多“80后”,曾经的轻狂、张扬,已渐行渐远,相反,他们正在成为社会中坚。

  你不信?如果你跟着记者走进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泰州变电站施工现场,看到穿梭其中略显稚嫩的身影,听到已颇具专业和成熟的言语,或许你就会明白。安徽院“80后”特高压设计团队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存在。

  “80后”成中坚力量

  10月27日下午,阳光透过层林洒在兴化市大邹镇南舍村S233省道上。洁净的蓝天、清新的泥土、金黄的稻田……泰州变电站坐落在一个普通的南方乡村。

  “坐过几趟车后,司机就知道我在这儿上班了。”声音低细、身材娇小的“80后”姑娘周容华,是安徽院驻扎在电站的电气专业二次工代。

  与她一起驻点的,还有84年出生的小伙王建。他担任电站项目副经理、电气专业一次工代。在解释专业问题时,他会接过记者手中的笔,画出图和数学公式。

  与俩人一样的“80后”,在安徽院特高压项目中还有很多。泰州变电站项目十来人的设计团队,仅两人不属“80后”。这批三十而立的面孔,已经成为安徽院特高压项目的中坚力量。

  “封闭式”标书编写

  泰州变电站作为淮上线特高压子项目之一,连接安徽、江苏、上海三省市,是华东特高压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提高华东受端电网接受区外来电的可靠性,增强长三角电网抵御重大故障的能力。以后,该电站还将为锡盟—江苏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落点泰州北部电网构筑坚强平台。安徽院参与前期可行性研究和B包设计,A包由中电工程中南院设计。

  “刚接到任务时,挺激动的,也有些紧张。”王建坦言。那是2012年9月下旬,包括他在内近十人组成项目团队,开始“封闭式”编写标书。

  “封闭期间,每天早8点到晚10点,除了吃饭,就是编写、开会。”对于这一幕,他记忆犹新,为赶写材料,经常加班至凌晨甚至通宵达旦。

  为此,国庆节假期自然“没得休”。婚期定在10月20日,婚礼筹备工作也只能全权托付给老婆。“联系婚庆、婚车,都是她做的。我心里挺过意不去的。”王建笑着摇摇头。

  好在投标过程还算顺利。10月中旬递上标书约两个月后,安徽院成为B包设计方。王建也默默给自己打气,2010年毕业入职以来,他从帮忙画图“打酱油”,逐步走向主力岗位。“我们这个团队是有心做特高压的。”他说出了心底的话。

  “拌嘴”优化方案

  经过初设、设备招标等一系列前期工作,泰州变电站2013年9月进入全面设计阶段。土建、电气专业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时常“磕磕绊绊”。

  “这个距离至少得50厘米。”“50厘米,我这一块空间就不够用了,40厘米怎么样?”

  “那我再想想办法吧,改变下基础型式。”

  项目副设总、土建专业的孔宪扬谈起与电气专业同事的“拌嘴”,有些哭笑不得:“这是很常见的事情,谁都想多留地方,毕竟空间越大越安全嘛。”

  “拌嘴”的目的是优化方案。设计过程中,“80后”团队在500千伏配电装置中采用了HGIS设备,不仅节省了占地面积,而且可靠性高,故障概率也降低了。

  “拌嘴”不止在团队成员之间。为了解决现场问题,这群80后也免不了与施工方“争吵一番”。

  10月25日,王建就线路耐张线夹使用问题,与负责施工的山西送变电公司人员“好好吵了一番”。事情的起因是,施工方安装后有一条线路距离过近,达不到设计要求,找到王建寻求解决方案。

  “我建议更改耐张线夹类型,把垂直的换成30度角的,应该能解决问题。”他说,但施工方凭着经验认为,这样做解决不了问题。“我劝说了很久,说即便达不到要求,也耽误不了什么。”最后,决定“试一试”的施工人员向王建竖起了大拇指。

  从项目中培养人才

  类似的情况,同为电气专业的周容华也碰过不少。但这位看似弱小的姑娘觉得,工作之外的麻烦才“最烦心”。

  今年国庆长假后,小周首次作为工代“跨省工作”,一呆就是3周。“从来没在那么远的地方呆这么久。”而且,晚上住在几公里外镇上的家庭旅馆,自称“神经大条”的她居然“接连几天害怕得睡不着觉”。但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小周“不用考虑别的事情”,乡村人的质朴也让小周心里感到“温暖”。比如上下班路上,公车司机会特意嘱咐这个外地姑娘,“不要一个人走夜路”。错过班车乘坐私家电动三轮车时,车主们也会关切着问:你是在电厂工作吧?是不是很辛苦呢?

  一段时间后,小周已经能在工作和生活间游刃有余。工作中,她学会“站在施工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生活上,远途独立生活的经历,让她体会到南方乡间的“简单与闲适”。

  从项目中培养人才,让“80后”年轻人历练成长。小周、王建的经历并非个案。安徽院的“阶梯式”储备人才战略早在2010年就已实施,招录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发配一线锻炼”形成制度,并结合专业和发展方向进行岗位锻炼;并给这些年轻人配备有经验的老员工“导师”。该院通过选拔和培养技术、管理专家等模式,多通道培养青年骨干,为年轻人提供晋升通道。

  “这样可以激发青年员工的热情,让真正努力工作的年轻人,拥有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平台。”安徽院院长黄大维表示,“‘80后’已经有一些人,成为院里中层干部呢。”

  采访结束时,王建告诉记者,泰州变电站500千伏配套部分预计12月底投运,整个变电站预计在明年3月份投运。“到那时候,我们这个‘80后’设计团队,一定要好好庆祝一下才行。”他开始憧憬不遥远的未来。

设计特高压的80后团队(走转改·现场直击·电网、核电)
主动配电网,走起!
田湾核电进行时
核“三多”感言(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