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对于漫漫人生路来说,只不过是若干阶段之一,而对于姜军来说,这9年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兖矿集团兴隆庄矿综掘二区技术主管姜军9年与综掘开采为伴,不知不觉中,有一种动力让他由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技术骨干。这种动力就是执着地奋斗,由此使得他的青春更值得回味。
热爱让他如此执着
2006年7月,姜军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走出校园来到兴隆庄矿。然而,当他第一次面对400多米深的井下巷道时,那颗年轻的心仿佛一下子没了方向。纠结过后他暗暗告诉自己:“绝不能当工作的逃兵,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很快,他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成了事业的舞台,年轻人的用武之地,不知不觉他爱上了这份工作。
从纠结到下定决心,从彷徨到热爱,姜军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迈过了这道“坎儿”,就是投入地工作了。
“书上学的理论与工作实际有很大的差距,我必须要脚踏实地从头学起。”姜军暗暗下决心。他坚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学习专业书籍,解答实践中的困惑。在现场多问为什么,孜孜不倦地向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学习,向技术娴熟的职工学习,向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学习;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装在脑子里、记在本子上,多方寻求解决办法,并把解决问题的做法、经验专门整理成本,遇到有用的文献资料及时保存。9年来,他坚持一日一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提炼升华,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工作中,解决新问题,攻克了综掘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2012年综掘二区施工的10303工作面是矿井第一个大断面、大倾角掘进的地点,地质结构复杂,沿老空掘进,巷道两帮成型不好。面对困难条件,他连续跟班十多天,深入现场,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探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绘制了周密详实的施工图纸。采取超前探放与边探边掘相结合的方案解决了老空积水问题;通过锚杆、锚索双重支护两帮、加帮钢带等措施,避免了大倾角施工条件下片帮和冒落事故,取得了月进尺560米的优异成绩。
责任让他不知疲倦
“作为一名技术主管,我的战场在井下,只有多下井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技术方案,才能破解技术难题。”姜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跟班,他发现刮板输送机搭接皮带输送机处,考虑到机头降尘及安全的需要,需在机头上安装捕尘器、溜尾护罩及机头挡煤板等装置,上述三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若更换不及时,既会严重降低除尘效果还会给操作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上井后,他查阅资料绘制草图设计方案,组织技术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关,设计了一体式皮带机头捕尘装置。经过试用,一体式皮带机头捕尘装置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溜尾搭接机头时所使用的机头捕尘器、溜尾护罩及机头挡煤板,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降尘效果和安全系数。这一装置现已在矿井得到了广泛应用。
B4324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顶板压力大,施工中过4324撤除巷时老巷积聚的粉煤灰严重影响了生产。为了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可靠无偏差,需编制全面系统的作业规程。他主动承担起这一任务,深入现场,熟悉了解地质构造,掌握可能影响生产的各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翻阅大量的相关技术措施,认真学习借鉴,精心编制施工工艺和方法,并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把关,为B4324综放工作面实现正规作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追求让他选择奋斗
“工作不分分内与分外,身为技术人员就要发挥技术专长,干好工作,为区队党政当好技术助手。”
姜军认真做好职工业务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青年职工、新工人,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方案,选出责任心强、业务技术高的老工人担任师傅,有计划有步骤加强青工技能培训,让青年职工、新工人写工作体会,让师傅进行点评,从中查找不足,查缺补漏。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函授、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通过建立区队学习信息传递平台,为职工学习提供信息支持。按照学历结合和年龄结构两个层析,制作学习提升数据库,实现了对职工素质提升的动态管理。
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小改小革项目。为解决“TK200”皮带控制系统因电子器件及闭锁线老化,带来主控制器启动时受到干扰,造成所有设备经常同时停车的问题,他反复探讨研究电路系统图纸,查找故障根源。在反复实验下,通过改进集中接地法解决了干扰问题,利用专项供电解决了电压稳定问题;同时设计了自动防跑偏装置,防止皮带损伤和跑偏,实现了设备故障自动报警和停机。通过对系统的成功改进,有效降低了集控系统的故障率,保障了设备正常运转和现场安全生产。
姜军还针对每个不同的施工工作面和工作地点,编写出最符合现场实际和现场操作的规程、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设备投入,增加安全系数和降低职工劳动强度。通过开展“千百十”岗位大练兵、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等活动,职工队伍的业务技能水平明显提高。目前,该工区拥有技师8人、高级工35人、中级工占总人数的75%以上。
(谢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