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9月28日 星期一

构建领先核心技术和优质服务能力“新高地”

中电工程科技竞争实力持续攀升

■本报记者 董欣 特约通讯员 纪小鸥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9月28日   第 26 版)

  日前,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公布的“2015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和“2015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排名中,中电工程分获第96位与第42位,连续13年入围。在“2015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排名中,中电工程名列第124位,还首次进入“2015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排名第234位。

  丰硕成果,源于近年来中电工程紧紧围绕“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理念,以始终保持5%左右的科技创新投入,以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协同效应,坚持绿色发展,积极研究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依托科技引领 打造核心优势

  中国能建党委常委、中电工程总经理、党组书记吴春利表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是中电工程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后劲的关键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托。”

  “十二五”期间,中电工程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基于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的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继续引领中国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获得国家、省部级及行业各类奖项230项(部分奖项见附表)。其中,新申请专利859 项,被授权专利804 项,软件著作权57项,持有有效专利954项,形成了核心技术优势。

  早在2009年,中电工程以“特、高、核、新、信”为科技发展方向,构建了相应的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以及能够承载企业核心能力的信息化平台,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技术标准化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企业。

  多年来,中电工程始终坚持科技引领的战略定位,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创新,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直流及灵活输电技术、高效环保节能节水煤电技术、核电常规岛、IGCC、CFB、太阳能发电、数字化电力工程等8个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取得了一批专利和专有技术的授权。主编完成国家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核电厂常规岛设计规范》、《±800千伏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等22项;主编完成行业标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等92项。

  完善研发体系 创新管理模式

  中电工程以整体科技发展需要为目的,以解决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电工程推动科技进步的管理亮点之一,是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科技管理体系和技术研发体系,将各层次科技项目全程纳入集团科技管理体系。

  据记者了解,该公司分别成立了工程技术、空冷技术、核电技术、高压直流技术、电站冷却塔技术、智能电网技术、IGCC、太阳能热发电技术、CFB、褐煤技术、烟气治理技术中心等11个技术中心,完善管理和研发科技创新体系架构,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运行、考核、激励机制,为推动科技进步,增强了动力和活力。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联盟共建、联合协作等方式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是中电工程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和成功模式。2015年,中电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2013年,中电工程华北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中电工程还与教育部、环保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创建了“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河海大学共同组建了新能源研究中心;与中科院电工所合作组建了“太阳能热发电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方面实现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中电工程认真研究提出适合工程实际运行的管理模式方案。比如今年建成投产的国电泰州电厂二期,是我国发展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示范工程。设计初期,中电工程华东院就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增设了专业第二主设人和项目负责人,既为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撑,又加强了创新人才的梯队建设。另外,还制定了《数字化三维设计策划》等管理办法,使流程更加合理有效,确保了Plant3D这种目前最好的三维设计平台的成功应用。

  应用工程实践 服务行业国家

  科技引领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中电工程深入开展技术成果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内部技术市场评价体系,积极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用于工程实践成效显著。

  近日,中电工程总承包的神华万州电厂2×1050兆瓦新建工程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试运行。该工程率先实施中电工程西南院提出的我国新一代1000兆瓦超超临界高效一次再热机组技术路线,应用大量国内首次创新研究成果和优化技术,实现了我国超超临界技术的升级换代,引领了我国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方向。

  2013年,中电工程东北院研发的重大科研课题“煤中取水高效褐煤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取得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评价到:“这项技术是目前在国际上破解褐煤高效利用技术难题最好的方案。”

  数字化电厂集成设计平台应用于大唐淮北虎山电厂的施工图设计,节省建安费用1000万元以上,中电工程依托该项目,推进发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应用,实现了设计全流程数据贯通。

  中电工程在新型核电站主体结构布置中,首次提出了设置常规岛“第一跨”结构布置的设计概念,让核电常规岛主厂房结构设计更加简单、精确、可靠,应用在世界首台AP1000三门核电一期工程中,使得每台AP1000核电机组的常规岛主厂房结构造价减少近千万元,也加快了设计施工的进度。

  此外,中电工程结合灵武电厂二期空冷、宝鸡第二发电厂海勒式间接空冷技术的应用,提炼总结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大型空冷火电机组空冷岛与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结构”相对常规设计方案,可节约工程用地110-160万平方米。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等6个项目工程实践效益明显,荣获FIDIC百年工程提名。开发的全国能源监测预警系统,为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分析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追踪前沿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立足长远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中电工程将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电力行业的发展,推动电力行业科技进步。

新闻聚焦
葛洲坝集团深耕海外战略结硕果
海外传真
中电工程科技竞争实力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