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去年6月开始暴跌时,全球最大油服商斯伦贝谢(Schlumberger)沉默以对,5个月后却等来了全球第二大油服商哈里伯顿(Halliburton)和第三大油服商贝克休斯(Baker Hughes)携手的消息,这无疑成为撼动其行业龙头地位的最大威胁。就在业内纷纷猜测斯伦贝谢为何还不出手时,油价低位徘徊一年多后的8月28日,他终于放大招了。
选的是谁?卡麦龙(Cameron International)。卡麦龙又是谁?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石油重镇休斯敦的财富500强公司,为油气行业提供压力控制、处理、流量控制和压缩系统,以及项目管理和售后服务的油田设备制造商。2006年之前名为Cooper Cameron Corporation,后更名为Cameron。
事实证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全球油服3大巨头已有两家正在合并中,风头直逼独坐宝座的斯伦贝谢,就在大家都觉得后者挑选的收购对象,不是全球前5也应该是10强的时候,小有名气的卡麦龙却意外雀屏中选。
斯伦贝谢的“如意算盘”是怎么打的?《华尔街日报》撰文称,油价暴跌数月未能影响斯伦贝谢进行收购交易,投资者们纷纷认为,斯伦贝谢是预计油价已经见底才做此决定的,该公司在默默押注油价不会继续大幅走低,或是将要上涨。
事实上,油气价格持续下滑,使得包括埃克森美孚、BP在内的油气生产商不得不收缩勘探活动,致使油田服务需求也同步下降,最终给油服公司的收入和盈利状况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近期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公司纷纷裁员的主因之一,更是后者巨资收购贝克休斯的契机之一。
大型金融数据供应商Dealogic日前指出,全球油气并购交易额创下同期历史最高水平。不得不说,低价一直是行业并购交易的催化剂,更别说对经济和政治影响意义巨大的石油工业。
但这并非斯伦贝谢开展收购案的目的,其不追求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这样的“强强联合”组合,只希望在盈利状况不良的当下收购一家可以与其“业务互补”的公司,既能稳固油服界宝座的位置,又多了一条“发财致富”的新业务方向。
据了解,斯伦贝谢将通过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卡麦龙,并购总规模约148亿美元,预计2016年第一季度完成。根据协议,卡麦龙股东每股卡麦龙股票可获得0.716股斯伦贝谢股票以及14.44美元现金,按照卡麦龙目前平均42美元/股的股价,斯伦贝谢相当于是溢价56%发起的收购案。
这是2015年油气行业继壳牌收购BG后又一笔大型收购案。完成收购交易后的斯伦贝谢,仍将继续保持世界最大油服公司的位置,同时将卡麦龙的技术和设备纳入旗下。
对斯伦贝谢而言,卡麦龙显然是最佳选择。一直以来,斯伦贝谢的专长领域主要在“井下”,而卡麦龙则是拥有一系列陆上和海上的“地表”技术和服务优势。
一方面,在油价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这笔收购案可以帮助斯伦贝谢削减成本、精简供应链;另一方面,斯伦贝谢将两家公司各自的优势以最大化效果融合,为客户提供较低价格的“捆绑式”技术和设备服务,可以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实际上,斯伦贝谢对卡麦龙可谓窥伺良久。斯伦贝谢早在3年前就“惦记”上卡麦龙了,只不过当时并没有遭受严酷的市场环境冲击,也没有威胁行业地位的强大竞争对手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被盯上的精神恐慌和郁闷,会导致压力倍增,这种让人不知所措的无形伤害往往才是最致命的一击。
2012年,斯伦贝谢向卡麦龙抛出合作的橄榄枝,与后者成立了一家名为OneSubsea的合资公司,主要开发和设计新一代海上油井。当时,斯伦贝谢通过OneSubsea将卡麦龙的海底设备设计能力、建造及安装领域的创新经验,与自身在完井、水下处理系统和集成平台领域的技术专长完美融合,间接为收购卡麦龙提前铺路。
也许,斯伦贝谢的储层和油井技术与卡麦龙在设备制造领域的结合,真的能够成就新一轮的石油工业技术突破。但前提是,收购案能够顺利完成。
虽说斯伦贝谢向卡麦龙发起的收购案是近期油服行业整合浪潮中又一朵浪花,但在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为推进“合体”正在艰难寻求监管审批通过之际,这朵“浪花”不仅不会起到“锦上添花”的助力作用,反而会促使相关监管机构将门槛筑得更高。
反垄断审查肯定避无可避,虽然在斯伦贝谢看来,收购卡麦龙只是业务战略多样化的一部分,但其确确实实“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
总而言之,斯伦贝谢对收购卡麦龙不管是怀揣怎样的“小九九”,都别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