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将匠人精神寄于心

——记江苏电建一公司焊工鲁克

特约通讯员 闻有才 本报记者 帅泉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31日   第 28 版)

  鲁克在检查焊缝
  江苏电建一公司/供图

  刚入职江苏电建一公司不到半年,他就凭借精湛的技艺,在与众多技能高手的博弈中脱颖而出,夺得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焊接专业第三名,荣膺“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并作为江苏赛区优秀选手代表参加第十届全国青年“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

  如今,通过近5年的磨练,焊接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液和灵魂。他叫鲁克,一个扎根在基层、成长于一线的青年焊工。

  专注一件事,超越昨天的自己

  2009年,进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鲁克,初次与焊接结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鲁克坚信,“有一门好手艺的话,总会有用武之地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焊接技术学好、学精。当身边的同学周末出去玩耍时,他一个人白天待在车间反复练习,晚上则窝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坚持的日子难免孤独寂寞,但他的焊接技艺却在飞速进步。幸运之神总是垂青勤奋者。一学年刚结束,他就被学校专业老师看中,选入焊接人才训练营,在这个平台能接触更多的专业高手。鲁克告诫自己:“用简单的心,专注一件事,超越昨天的自己就好。”经过层层选拔,这个90后青年迅速崭露头角,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2012年获得江苏省技能大赛一等奖、2013年获得徐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14年毕业时,鲁克拒绝了多家知名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加入江苏电建一公司。“焊接是这家公司的品牌,这里集聚了许多高技能人才。与高手切磋,我的技能才会进一步提高。”鲁克有着自己的想法。

  热爱让人无畏,更无借口退缩

  沙场点兵。2014年7月,进入江苏电建一公司后,国电泰州二期工程成为鲁克人生职场的第一站。与他一同“战斗”的,还有7名同龄人。

  为保证工程4号机组锅炉水压工期不延误,焊工班全体员工与时间赛跑,这群年轻人主动请缨。师傅陈琦犹豫了,“这些刚入职的员工,实际操作行吗?而且焊接量大,又是露天作业,太阳火辣辣的。” 陈琦心疼这些年轻小伙子,担心他们吃不了苦。

  “让我们试试吧,没问题的。”鲁克仍坚持。顶着酷热工作,每人每天平均完成近200根焊条。焊接到狭小空间时,转身都困难,只能长时间蹲着,待作业结束时身子已发麻。

  连续奋战3个多月后,他们把炉前四侧水冷壁的上下拼缝、垂直型钢梁及上万个U型卡全部优质完成。秋天来了,轻风夹杂着稻香拂过,这是收获的季节。站在锅炉房底层,鲁克看着一件件自己打磨的焊件,被装在宏伟的炉膛内,脸上难掩兴奋的微笑。“焊接工作虽然脏、累,我却发现了其中的快乐。”他说,“我喜欢这个职业,想突破、挑战自己,我不怕困难,也没有借口退缩。”

  师傅们开始对这群“初生牛犊”刮目相看。陈琦满怀期待地说:“看着他们快速成长,我能预见,不久的将来公司又有一批高技能焊接人才了。”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014年9月,从泰州归来表现优异的鲁克被选中,为10天后开始的省级比赛作培训冲刺。此次比赛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操作部分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由此前的实芯换成了难度更大的药芯。鲁克由于熔池控制不好,焊缝表面成型尝试几次都失败了。站在旁边的师傅季晓燕,不时稳定他的情绪:“不要图快,沉下心来慢慢做。”经过3天的摸索,终于取得突破。

  但焊接不光要外观美,更重要的是内部结实。当拿着完工的部件作内部质检时,鲁克发现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部分,X光拍片显示有气孔和层间未熔等问题。最终,通过分析原因、经反复练习解决了问题。

  “焊接,不止于焊好。我们要有‘巧之在手,用之在心’的匠人精神,要有精品意识,追求精湛。许多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是影响技术更进一步的瓶颈。”季晓燕常说的话,反复萦绕在他耳畔。竞赛场上,他试着理解这句话,认真着手每个焊件。与其说这是一场高水准的技术较量,不如说是自己技能突破的一次尝试。

  荣获二等奖时,他只淡淡一笑。生而有涯,而知无涯。在勇攀技术高峰的过程中,鲁克渐渐明白匠人之心的含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坚持自己的初心,不断挑战技艺,把技术当艺术来做。

  他发现了焊接的意义,进而发现了焊接之美。

关注
将匠人精神寄于心
让“精”字招牌落地的焊接集体
资讯
谦恭朴实的水文专家(岗位成才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