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节能环保:国家使命 企业行动

本报记者 牟思南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31日   第 20 版)

  编者按

  在新常态下,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下称“中国节能”)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始终肩负着节能环保的央企责任,在绿色建筑、光伏产业、垃圾焚烧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展示了国有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打造绿色生活,彰显绿色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近日,记者跟随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走进新国企·中国绿生活”主题活动采访团,聚焦国有企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零距离感受节能环保的魅力,切身体会“光一样的中国节能速度”。

  

  最“绿”的建筑在中国节能

  堪称中国最“绿”的建筑什么样?

  8月21日,记者跟随“走进新国企·中国绿生活”活动采访团,来到中国节能投资建造的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零距离感受绿色建筑魅力。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主业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在华东地区打造的绿色产业园的园区规划建筑面积为120万平方米。

  记者来到绿色建筑科技馆,发现这幢房子向南倾斜了15℃。为什么是歪的?

  陪同人员说,这样的设计有它的道理所在,夏天太阳的角度高,这个建筑角度正好能抵挡一些热量;而冬天太阳角度低,这个设计又能让更多的阳光照过来。原来这独特的外形就是绿色建筑系统之一——建筑自遮阳系统。

  在内部参观过程中,记者感受到,科技馆里很凉爽,但完全不是传统空调制冷的感觉。科技馆采用的空调跟家里用的空调可不一样——它不用电,也不吹风。啥原理呢?参观人员抬起头,看到屋内吊顶有一排排像暖气片式的吊顶,还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水管。陪同人员介绍,这是一套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之初,建筑外围就有管道深入到地下60米处,取出18℃左右的水,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用冷热交换的办法,使室内降温。这套系统采用高温冷源和空调末端用于除去室内显热负荷,采用水作为输送媒介,其输送能耗仅是输送空气能耗的1/10-1/5。

  除了以上这些,建筑还采用了智能化外遮阳通风百叶系统,太阳能、风能、氢能发电系统,能源再生电梯系统,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系统,智能控制、分项计量系统。

  这些系统的集成使建筑绿色科技馆的每平米能耗只有普通建筑的1/4,节能达到75%,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能源消耗。

  随后,参观人员还参观了能源与环境产业园中另一大亮点——2兆瓦屋顶光伏发电站。

  能源与环境产业园2兆瓦屋顶光伏发电站作为国内首座兆瓦级屋顶光伏并网电站,年发电量达200万千瓦时,自2009年并网发电以来累计发电800多万千瓦时,折合节约标煤近3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000余吨,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厂房顶上,记者还一睹索乐图日光照明系统的“风采”。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阳光经采光罩聚集并直接折射到传输管道,光线沿管道向下反射穿越房顶到达吊顶,最后经漫反射洒落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光线在管道中以无可比拟的反射率进行传输,光线反射率达99.7%,光线传输管道可长达15米。通过采光罩内的光线拦截传输装置(LITD)捕获更多的光线,同时采光罩的设计可以滤去光线中的紫外线。

  目前,这套系统已广泛用于体育场馆、学校教室、地下车库、超市和生产车间的室内照明,既节电,又保护视力。

  凭借先进的设计和杰出的运行效果,科技馆被住建部列入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截至目前,绿色建筑科技馆仍然是国内首个,且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绿色建筑LEED-NC铂金、绿色三星级设计、绿色三星级运营最高级认证的项目。 

  据住建部统计,中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3%,建筑节能迫在眉睫。记者从中国节能了解到,目前央企“国家队”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全国布局已初具规模。中国节能已开发建设26个绿建精品示范园区,总面积合计达545万平方米,区域覆盖了杭州、绍兴、嘉兴、苏州、无锡、上海、成都、深圳以及福建和贵州等地。

  “光”一样的中国节能速度

  中国节能太阳能镇江产业基地项目2010年11月22日开工建设,2011年9月14日正式投产,从建设、投产到见效不到一年时间,打造了“光”一样的中国节能速度,引领光伏新发展。

  在光伏行业波浪起伏、产业整合日趋激烈、业内知名企业破产重组、众多小企业倒闭的大环境下,中国节能太阳能业务逆势而上,顺势而为,迅速茁壮成长。

  今年8月,中国节能旗下最大的太阳能产业基地迎来五岁生日。五年前,中国节能太阳能业务领域调整战略布局,从太阳能电站项目投资运营进入到产业上游光伏制造业,选址江苏镇江。这座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太阳能产业基地,主要包含电池生产线与组件生产线,所有工序均是全自动化,空气洁净度为10万级的无尘车间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工业机器人精准地焊接与搬运。

  技术团队对产线进行工艺优化,对原料进行多品牌多厂家产品的导入实验,生产线上每天都在进行工艺调整,生产线面貌焕然一新。电池、组件的A级品率分别达到99%、99.6%以上;多晶电池效率突破18.4%,单晶效率突破19.1%。技术指标达到光伏产业第一梯队领先水平。

  目前,中国节能已建成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58个,总装机规模达1.9吉瓦,累计产生绿色电力32.87亿千瓦时,共为国家节约标准煤115.06万吨,相应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碳约281.65万吨,二氧化硫9.86万吨,碳粉尘89.41万吨,氮氧化物4.93万吨。

  2009年,中国节能的前身——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前瞻性地战略进入新能源光伏领域,2010年中国节能再次提出“太阳能产业必须大发展”。

  五年来,中国节能新能源产业实现了集“国内、国外,西部、东部,地面、屋顶,并网、离网电站并举,光伏发电与制造业同行,传统电站与光伏农业新模式互为补充”等鲜明特点,铸就了太阳能利用行业内“三个第一”,电站建设领域“四个之最”,具备了“资源储备量最大、投资经验最丰富、成本控制能力最强、产业链最完备、品牌效益最佳、整体效益最好、企业管理最规范、员工素质最高”等“八大优势”。保持了国内最大太阳能电站投资运营商地位,不断地向“打造集产品制造、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及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太阳能利用优秀企业”的战略目标迈进,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015年7月17日,中国节能新泰山地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并网试运行。这座20兆瓦规模的光伏电站坐落在山东省新泰市翟镇古子山村的荒山上,以前这片山地是一片岩石,寸草不生,然而不到半年时间,一座大型的光伏发电项目就拔地而起。新泰市翟镇党委书记贾夫军说,“中国节能新泰项目对裸岩进行了充分利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859万元,税收745万元,项目所占村每年可实现集体收入60万元。”项目的建成,对于优化当地电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压力、促进太阳能发电设备与材料生产,对拓展当地太阳能利用产业链、推广绿色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节能的太阳能电站建设深入宁夏、新疆、甘肃、青海等地,承担起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西部地区同时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广袤的荒漠地域,可大规模建设太阳能电站。

  响应“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解决新疆无电用户的号召,中国节能承担了解决新疆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哈密地区200多家无电用户、1000多名无电人口的用电需求。哈密市天山乡水亭村地处天山高寒区,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距哈密市80多公里,远离电网负荷中心。中国节能深入牧区,实地走访,调研偏远山区及季节性的搬迁游牧家庭的用电需求,为无电地区居民发放小型离网光伏户用系统。200多户农牧民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体现了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国际化趋势,真正实现了在大中型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将太阳能电站与地上建筑融为一体,为电力负荷中心区供应清洁能源。武广高铁武汉火车站光伏并网电站是全国第一个兆瓦级铁路客站光伏电站项目,自并网以来,每日承载着武汉火车站一级负荷中1/8的供电量,供给着火车站客服系统、售票系统、安检系统电力的正常运行。目前,中国节能在我国江苏、上海等地建成了以亚洲单体最大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京沪高铁上海虹桥铁路客站太阳能并网电站为代表的总共40兆瓦建筑光伏一体化电站项目,为缓解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供电紧张锦上添花。

  受政策环境制约,光伏行业争取到高电价、实现高收益率难度大。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为了抢占优势资源,获得高电价,太阳能公司强工期、拼项目,打响了一场又一场年度建设大会战。

  占地500亩的山东德州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坐落在德州市抬头寺乡毛庄村一家被勒令关闭的废旧砖厂上。系统线路接入是一大难点,从9.3公里以外的35千伏变电站接入,其间将跨越一条运河、一条铁路、两条公路,十几个村庄的3万户人家,需要充分协调运河管理局、铁路局、公路局,以及当地的老百姓。经过不懈努力,京沪电气化铁路段,为配合项目线路跨越铁路,停电8小时,这在国内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上是绝无仅有的。

  垃圾焚烧厂的“一扇窗”,中国节能的“一道门”

  在控制室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悬挂在垃圾仓顶部的一个六爪垃圾吊,正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着,对准一个垃圾堆,抓起了一“把”垃圾,投进焚烧炉中。可别小看了这一“把”,这一“把”垃圾重达8吨。这是记者在中国节能下属合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场看到的情景。

  在位于5楼的垃圾吊控制室从透明玻璃往下看,有一个巨大的垃圾仓,堆满了垃圾,整个垃圾仓长106米、宽28米、高30米。

  每天,生活垃圾由运输车运入厂区,经过厂区内地磅系统进行计量后,驶入密闭的垃圾卸料平台,卸料门自动开启后,垃圾就进入了这个仓内,最多能存放2万多吨垃圾,目前垃圾仓里每天都至少保证有1万吨垃圾。

  中国节能将固废处理作为公司重要业务板块之一,投资建设的固废综合处理项目近50个,北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南抵福建厦门,西至甘肃天水,东达山东烟台,遍布全国16个省份30余个城市。固废处理总能力约4.5万吨/日,占我国固废处理市场的10%,连续多次跻身“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是中国固废领域最具实力的引领者。

  在合肥市肥东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采访团参观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展厅、操作间、中控室等地,了解了垃圾焚烧工艺流程及三废处理情况,并就关心的问题与厂区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介绍,合肥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3000吨左右,当地垃圾填埋场一期已经填满封场,二期也在慢慢接近饱和,面临“垃圾围城”窘境。垃圾焚烧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而且占地面积小,是破解“垃圾围城”的有效方式。

  2012年,中国节能与合肥市签订了合肥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特许经营项目特许经营协议(BOT),由中国节能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特许经营期为27年(含建设阶段)。项目总处理规模为2000吨/日(66万吨/年),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处理规模为1000 吨/日(33万吨/年),已于去年正式投运;二期处理规模为1000吨/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合肥项目是我国拥有先进技术的极具代表性的大型现代化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可消纳70%以上的合肥市城市生活垃圾,结束了合肥市单纯填埋处置的历史,迈入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主的处置阶段。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垃圾焚烧炉炉排和烟气净化处理系统关键设施均采用进口设备,以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含水量高、热值低的特点。

  在工程建设阶段,第一期项目从开工到建成投产仅仅花了15个月,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在项目运行阶段,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电效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物料和能量的消耗,实施绿色生产。通过全过程的控制,中国节能把合肥项目打造成了一座高标准的环保示范项目。

  随着新环保法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的实施,垃圾焚烧污染物排放限值大幅提高,多项污染物排放限值达到“史上最严”。

  新标准带来新挑战,中国节能加快企业转型步伐,从专业投资型集团向技术型、服务型集团转变,不断加强企业的技术水平。公司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消化、联合开发方式形成环保高科技成果,并推广应用,以此来应对不断严格的环保要求。

  对于民众最为关心的二噁英,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对其有效控制,焚烧过程采用“3T+E”原则。项目自建成运营以来,二噁英的检测指标均优于欧盟2000标准。与此同时,烟气排放数据还实现了与当地环保局监控中心联网,烟气监测数据处于全天候双在线监管之中。

  渗滤液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炉渣进行综合利用,可作为建筑用材;飞灰无害化处理后填埋。据悉,合肥项目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节能一直很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通过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实现了变废为宝,环境友好。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合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二期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届时每年处理生活垃圾66万吨,年发电量约2.5亿千瓦时,扣除厂用电后,年上网电量约2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1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这将为合肥市的生活垃圾处理作出巨大贡献,也对合肥人民的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起着良好的作用。

节能环保:国家使命 企业行动
慎重实施水泥窑
处置生活垃圾(建议与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