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储近用远开发海洋油气资源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31日   第 14 版)

  本报讯  一直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方式粗放、环境污染等问题备受业界诟病,经过各相关方多年努力,有关我国海洋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终于落定。日前,国务院披露了《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表示2020年我国将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并基本完成海洋主体功能区的整体布局。

  《规划》提出合理确定不同海域主体功能,科学谋划海洋开发,调整开发内容,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对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规划表示加快推进资源勘探与评估,加强深海开采技术研发和成套装备能力建设,选择油气资源开采前景较好的海域,稳妥开展勘探、开采工作。加快开发研制深海及远程开采储运成套装备。加强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探开发科研工作。

  据悉,此次《规划》是2011年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表示,这同时是2012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重要补充。根据《规划》,我国2020年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开发格局、“一带一链多点”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以传统渔场和海水养殖区等为主体的海洋水产品保障格局、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从而使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单位岸线和单位海域面积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

  目前,我国海洋发展还存在资源开发方式粗放、近岸海域围填海规模较大、开发不平衡、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此次《规划》也相对应地提出了解决策略。

  我国已明确公布的内水和领海面积38万平方千米,是海洋开发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是坚持陆海统筹、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规划》将内水和领海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规划》要求,在优化开发区域中的渤海湾海域,应加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监视监测和海洋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强化石油勘探开发区域监测与评价,提高溢油事故应急能力;在重点开发区域中的海洋工程和资源开发区,海洋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开发应认真做好海域使用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减少对周围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避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针对《规划》明确表示的2020年我国将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的目标,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近海水质的问题,如果勘探时发生油气泄漏,会极大增加海水负荷。

  目前,只有加强近海资源勘探,加快深水区和远海开发,提高储备周转与区际调配能力,才能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规划》中提到的限制围填海,专家表示,这能够保证自然海岸线的占有率,也有利于对海洋的保护。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规划》中不仅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合理开发海洋资源,还特别强调对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政策支持,重点发展休闲渔业、海上运动休闲旅游等项目。

  (蒋梦惟 顾莹)

现在是进军仓储物流的好时机吗?
资讯
关注
原油期货上市 配套政策出清
中原油田排查易燃易爆危化品安全隐患(图片新闻)
储近用远开发海洋油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