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低油价下北极油气是否还有未来

本报资深记者 李慧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31日   第 07 版)

  意大利石油巨头埃尼(Eni)公司日前表示,旗下位于挪威近海的Goliat油田预计将于几周内开始出产原油。数据显示,这一总计花费56亿美元的北极油气开发项目,预计开工后第二年的年产量就可达到3400万桶/年。

  然而,油价网却撰文指出,埃尼公司看似前景一片大好的项目,其实却是在逆全球大势而动。在目前国际油价低位徘徊的大环境下,北极油气开发的未来实在堪忧。

  油气企业对此是最为敏感的,行动也是最快的。据了解,许多像埃尼一样曾经活跃在北极地区的油气开发商,都已经逐步停止了在该区域的活动,并纷纷退出此前签订的合同。

  今年初,北极油气开发巨头挪威国油就明确表示,今年不会在北极地区的巴伦支海(Barents Sea)进行任何勘探开发活动,将把业务重点转移到条件更为成熟的北海、挪威海附近。

  挪威国油并非唯一对北极“失望”的油气公司。康菲、道达尔等诸多油气界响当当的重量级公司,都陆续搁置了北极油气开发计划;Engie(原名燃气苏伊士——编者按)公司也退还了其在格陵兰岛获得的开发许可证。还有一直活跃在北极油气开发前沿的壳牌公司,其勘探开发业务也是屡屡受阻,时常中断。

  相比之下,埃尼公司对北极“不离不弃”的态度不禁令人费解。油价网指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北极巨大的油气开发潜力。美国地质调查局早在2008年就发布了《北极圈资源评估》报告,声称北极地区拥有412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资源,占到全球油气总量的25%左右。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调查数据则显示,全球未开发的常规石油储量有13%在北极,天然气储量则有30%在北极。其中,大部分储量都蕴藏于海底,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和东巴伦支盆地。

  然而,要将这海量的油气资源真正从北极海下开发出来,却绝非易事。首当其冲的困难,就是北极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这里不仅气候严寒,而且还有极夜状况,一到冬季根本无法进行常规的勘探开发、设备检修维护。深海环境加上严重结冰的海况令水下作业、运输困难重重。更不用提还有水上浮冰和冰山随时妨碍生产和运输。

  另外,全球各国目前对北极资源的研究和勘探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美国地质调查局此前曾发布一系列报告,公布了一些对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研究成果,但该机构也承认“由于掌握的数据有限,这些推测仍有待证实”。目前,全世界对于极地环境下进行资源生产所积累的经验并不多,真正要进行开发,企业还需要在开发前进行长期、可靠的数据积累,以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极端情况进行预测和防范,从而保证人员安全、降低生产费用,同时提高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

  与此同时,北极油气开发的生产成本也十分高昂。有业内人士做过对比,开发同等规模的项目,在美国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成本,要比在德克萨斯的成本高出1/2、甚至翻倍。有机构预估,为开发油气,2014-2018年间,在挪威的北极地区需要投入34亿美元,加拿大东北部需要投入32亿美元,俄罗斯亚北极地区需要大约32亿美元,俄罗斯北极大陆架区需要投入27亿美元。

  作为北极油气开发“积极分子”的壳牌对此是深有感触的。有数据显示,壳牌在北极油气开发上已经前前后后投入了60亿美元,期间遭受了数次严重的挫折,其中包括2012年该公司在钻井平台事故后,暂停了在波弗特海(Beaufort Sea)区域的所有钻探活动。英国的凯恩能源(Cairn Energy)公司也在北极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两年时间还是没有取得任何商业上的收获。

  除了生产本身的投入,企业在北极地区运营的成本也要超过其他地区。比如,有预测称,北极西北航道需要30-50年的时间才能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实现通航,在此之前该地区的运输成本将是其他地区的数倍。

  北极油气开发面临的另一主要阻力来自环保领域。诸如绿色和平组织、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等环保团体,一致认为开发北极的环境成本是人类无法承担的,这些组织甚至提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安全地将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出来。

  此外,还有环保人士担心,开发北极油气将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去年初,就有科研人员在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在北极地区大规模地开发油气资源,与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努力是“不相称”的,将严重影响全球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进程。

  随着巴黎气候大会的临近,关于减少高风险化石能源开发活动的讨论越来越多,北极油气开发的命运也因此愈加令人担忧。

资讯
低油价下北极油气是否还有未来
美页岩区产量现下降趋势
甲烷泄漏量或被低估(能源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