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电改:希望与挑战同在

秦 琴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31日   第 05 版)

  专家认为,大用户直购电是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但输配电环节高度垄断,独立输配电价没有形成,输配电价不由市场竞争决定,而仍由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直购电改革难以进行下去。这提醒我们,电价改革只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大用户直购上兜圈子,不触及“痛点”,显然不行。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我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议题。就电力体制改革而言,消费者期望打破行业垄断,追求更便宜、经济的电价;新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显性的竞争机制,破除上网难、价格优势无从发挥的桎梏。

  专家们认为,大用户直购电是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于是,有权威研究机构提出建议,实行大用户直购电,建立实时竞争发电市场,开展“竞价上网”,形成以双边合同市场为主、实时竞争市场为辅的竞争性电力市场。但可输配电环节高度垄断,独立输配电价没有形成,输配电价不由市场竞争决定,而仍由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直购电改革难以进行下去。

  这提醒我们,电价改革只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大用户直购上兜圈子,不触及“痛点”,显然不行。

  电改新方案“9号文”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尤其抓住了电力体制与电价改革的“痛点”,也是这次电力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从理论上讲,建立这样的体制架构是可行的,其可带来多方面效应:促使发电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增强竞争力,同时提高运行效率;促使电网企业改变传统赢利模式,通过重新定位电网功能和电网收益机制更注重效率;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售电领域和新增配电领域,将带来新的潜在盈利机会;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激发电网企业降本增效,充分保障用户的权益;电力用户用电更加便利,工业和商业电力用户拥有自主选择权,增强市场中的议价能力;电力上网不再难,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得以释放。一句话,可让终端电价降下来,全社会电力供应更趋平稳,供求关系保持自动平衡。这样的效应,无疑是全社会的期待。

  而发达国家电力改革以“促进竞争、开放电网、灵活用电、提高效率”为方向,也以事实提示我们: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欧盟从1993年开始推动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其中开放竞争是统一市场建设的核心特征。1996年通过的《电力内部大市场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对电力行业进行改革,使各成员国的国内电力市场在欧盟范围开放了电网接入权,让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达到增加电源、降低电价的目标。

  美国从1993年开始在系统开展“放松管制”(也称为“机构重组”)的电力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是把传统的“发-输-配-用”统一管理的过程分开,将承担一体化管理的地区垄断型电力公司进行重组,电力公司放弃(出让)发电厂,在发电、配电领域推行自由化;建立独立的中心调度机构及电力交易市场,直接受联邦能源委员会管制;电力公司主要管理变电系统和维护电网。尽管改革存在过分依赖市场和放松管制的弊病,造成了电力供应和安全方面的缺陷(比如引起加州电力危机),但显现了良好的改革效应,有效提高了美国电力产业的运营效率,使得全美电力终端销售价多年维持较低水平。

  电力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尤其是售电侧放开,有望成为本轮改革的最大红利。

  但是,电力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求我们对电力改革的难度有清醒的认识。

  其一,电力是基础性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联性十分密切,任何电改举措都会牵扯利益相关各方,触动公众与关联企业敏感的神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改革举措若超出电力产业特殊性所容许的程度,甚至可能引发类似美国当年发生的加州电力危机。这是电力系统改革迟迟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也必然成为此轮电力改革的制约因素。

  其二,电力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福利待遇好于上下游很多行业的传统行业,这决定了这个行业从业者对变革有本能抗拒。电网公司又在电力输配售领域经营已久,拥有广泛的数据积累和客户群体。从利益角度分析,售电收入占全部收入大头的电网公司不可能轻易退出售电侧市场。而作为电改纲领性文件的9 号文,又未强制性规定电网企业必须退出竞争性售电领域。这就使得新进入企业立足市场的难度可能会很大,售电侧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其三,电力资源不能像煤炭、石油等资源品那样大规模囤积,这使得售电企业必须依赖电网公司的输配支持,以致可能在与电网公司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且,电网企业从利益最大化出发,也完全可能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向售电企业提供差别化的并网传输服务与价格,这也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

  然而,任何改革皆有利有弊,不可能等到条件充分具备才来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已不容拖延,售电侧市场化改革的临界点已经来临。构建贴近13亿电力用户、涉及5万亿千瓦时用电量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商,实现能源互联网与四网合一(电网与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等有机融合)的前景可期。未来商业模式,将包括互联网售电、售电平台、电能服务、需求侧管理、可再生能源交易、微网建设、分布式新能源、充电桩基础设施、大数据分析、能源管理、能效管理等各个方面。这为能源企业的转型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6月25日,上能电力与湖北武汉、东湖开发区签署售电服务及综合电力服务战略协议,开始组建华中售电交易平台。目前,全国各地抢跑售电侧改革的企业已过百家,还有更多的企业在观望。

  重庆市不甘落后,该市发改委近期已确定将两江新区和长寿经济开发区作为重庆市电力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区域。

  重庆能源集团高层顺应时势,正在深入研究电改政策,决定以能源有保障、人才有储备、目标用户明确、运营经验丰富为立足点,积极筹划先行先试,抢占改革的制高点,主动参与此轮电力改革。

  电力体制与电价改革,有希望,也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者单位:重庆能源集团)

“互联网+煤炭”会否刺激煤炭需求
电改:希望与挑战同在
体制改革为能源互联网创造无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