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上半年能企业绩盘点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31日   第 02 版)

  煤炭:利润下滑 亏损面扩大

  ■本报记者 姚金楠  

  近期,我国上市煤炭企业相继公布上半年业绩报告。利润下滑、亏损面扩大成为煤企2015年中报的关键词。

  业绩大跌企业难脱困

  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今年上半年,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7.83 亿元,同比下降32.1%;企业利润总额为208.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7.4%,而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跌幅度达到45.6%,仅为117.3亿元。业内另一巨头中煤集团则面临亏损的窘境。今年1-6月份,集团营业收入297.47亿元,同比下降16.1%;利润总额负增长9.89亿元,同比下降17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5亿元,同比下降240.7%。此外,盘江股份、西山煤电、冀中能源等公司业绩都遭遇大幅度下滑,平庄能源、云煤能源、开滦股份、国投新集等煤炭企业同样难逃亏损的命运。

  在公开披露的董事会报告中,诸如“需求不振”、“消耗减少”、“价格下滑”的词语频频出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整体陷入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足的境况,这是导致煤炭企业业绩大幅下滑最主要、最基础的原因,“国民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增速放缓更加加剧了煤炭企业的压力。”

  多元经营成救命稻草

  在年中发展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旗下的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则交出了一份逆势上涨的成绩单。上半年,露天煤业实现利润总额约4.52亿元,同比增长16.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约3.9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9.24%。公司表示,虽然今年上半年煤炭销量下降、售价降低,但柴油等材料价格下跌和售电量同比增加的因素弥补了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根据露天煤业的中报数据,报告期内公司发电量达到243393万千瓦时,较上年同期提高7.61%,售电量222403万千瓦时,较上年同期提高7.5%。电力业务毛利率达44.57%,比去年同期提高7.73个百分点。据悉,露天煤业已经将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到光伏、风力发电领域。

  林伯强认为,多元化经营是帮助煤炭企业抵御风险实现发展的可行道路。“在大型企业中,神华拥有自己的煤矿,使用自身的运输系统,同时经营电力业务,这使它能够在整个行业困境中减轻压力。”2015年上半年,神华集团已经将煤炭、发电、运输、煤化工板块的占比由2014 年上半年的43%、29%、25%和3%优化为2015 年上半年的28%、44%、26%和2%。发电业务利润水平的稳定已经部分对冲了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刘杰也表示,煤炭企业应当适当延长产业链条,将发展前景较好的下游产业纳入到自身经营范围。

  林伯强分析指出,随着下半年国民经济企稳,如果实体经济能够进一步复苏,煤炭企业或将迎来向好趋势,但煤炭行业供过于求的大环境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转变。

  面对全行业的产能过剩,国家一度采取多项行政措施对煤炭企业提出减产、限产甚至停产的要求。8月25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情况的通报》发布,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退出机制。刘杰认为,通过政策手段控制行业产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的是指导性、方向性的作用,要切实优化行业格局,必须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林伯强同时表示,目前我国的煤炭行业已经进入了“熬时间”的阶段,“所谓‘熬’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最终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桶油:净利齐降

  ■本报记者 苏南

  截至8月28日,A股三桶油2015年中报全部披露完毕。数据显示,“三桶油”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均呈现负增长,其中,下降最多的是中石油,净利润下降超六成,中海油净利润下滑近六成,中石化上半年净利润下降超两成。综合来看,上半年三桶油平均日赚5.2亿元,与2014年同期日赚7.36亿元相比大幅下滑了29%。

  油价下跌拖累业绩

  梳理“三桶油”中报可以发现,上半年净利之所以负增长,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继续走低,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大幅下降,国内油气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原因造成,而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无疑是影响三桶油净利润的主要因素。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海油实现油气销售收入770.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2%;获得合并净利润147.3亿元,同比下滑56.1%;股东应占盈利147.33亿元,按年跌56.1%;桶油主要成本为41.24美元,按年下降4.5%。

  中石油上半年实现营业额8776.24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23.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254.06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62.7%。公司表示,主要是受原油、成品油等主要产品价格下降以及原油、天然气、汽油等产品销售量增加综合影响。上半年海外业务增产显著,上半年海外业务实现油气当量产量92.8百万桶,比上年同期增长38.3%,占集团油气当量产量的12.6%。

  中石化上半年营业额10404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23.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244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22.28%。低迷的油价挫伤了公司的上游利润。上半年,公司上游勘探开发板块经营亏损18亿元,而去年同期实现利润319亿元。上半年公司共实现油气当量产量232.95百万桶,同比下降1.7%。

  低油价降低炼化业务成本

  国际原油价格不断走低虽然影响了三桶油业绩,但同时也降低了炼油和化工业务成本,中石油、中石化上半年在炼油化工方面取得了靓丽的成绩。

  中石化的炼油和化工板块的经营业绩与第一季度净利大降87.5%相比,降幅有所收窄。数据显示,公司炼油业务2015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收益153亿元,同比增57%;炼油毛利为7.72美元/桶,同比增长15.8%;化工业务有亏转盈实现经营收益101亿元,同比增加141亿元。

  中石油炼化业务也实现自2011年以来首次整体盈利,同比扭亏增利近81亿元。其中,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55.50亿元,同比增利11.95亿元;化工业务经营亏损8.93亿元,同比减亏68.97亿元。天然气与管道板块也跃居为中石油盈利第二的板块。上半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48.67亿元,同比增长264.1%;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进口气及LNG净亏损106.26亿元,同比减亏97.34亿元。

  下半年经营环境严峻

  接受记者采访的内业人士均预计,下半年国家油价仍持弱前行,国内油价也将持续低迷,我国油气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下半年三桶油经营环境依然严峻。

  中海油下属公司中海油服预计集团大型装备的服务价格将保持低位、使用率将进一步下降,预计公司2015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有大幅下降。

  针对不利局面,中石油管理层多次强调天然气业务对公司的重要性。在国际油价低迷时期,天然气业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是公司目前盈利第二位的板块,更是公司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中石油称,将加强形势研判,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以提升质量效益为中心,全力推动油气主营业务发展,统筹优化生产运行,深入实施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措施,努力实现全年各项生产经营目标。

  中石化则称,公司将充分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以效益最大化安排生产经营,全力开拓市场,狠抓成本费用管控,以安全环保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财报称,下半年计划生产原油177百万桶,生产天然气5370亿立方英尺。在炼油方面,下半年中石化计划加工原油12270万吨,计划境内成品油经销量8700万吨。在化工方面,该公司将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大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力度;下半年计划生产乙烯560万吨。

  

  发电企业:电量降、利润增

  ■本报资深记者 贾科华

  201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快速增长,火电利用小时同比降幅扩大,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受工业用电量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及期内天气和降雨量等影响,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1.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五大发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发电量普遍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但日前陆续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得益于煤价走低,企业利润额普遍出现大幅增长。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全资及控股发电企业完成发电量782.88亿千瓦时,上网电量738.1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降低10.93%和11.34%;但从成本方面看,公司入炉综合标煤单价425.6元/吨,同比大降93元/吨,降幅在20%左右。受益于此,公司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61.2亿元,同比增加5.9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48亿元,同比增加12.85%。

  大唐国际、华电国际、中国电力三家公司的上半年数据也显示,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均下滑,但利润均上涨。

  华能国际不同于上述几家公司,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发电量出现小幅上涨。华能国际公司境内电厂累计完成发电量1598.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2%,完成年度发电量计划3450亿千瓦时的46.32%。2015年上半年,该公司合并营业收入653.05为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53%;营业成本为45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1%;利润总额为1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66%;权益利润为90.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48%。

  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则出现下滑,该公司上半年累积完成发电量183.69亿千瓦时,完成供热量823.88万吉焦,实现营业收入51.68亿元,同比降低15.5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降低10.94%。

  目前我国煤炭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徘徊。今年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陡降,至5月份跌破420元/吨,较年初下降100元/吨。此后一直维持在410元-420元/吨之间,8月2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指数跌破410元/吨,至409元/吨。分析认为,大型煤炭企业降价促销对市场影响的逐渐淡化,环渤海地区主要中转港口以及主要电力企业基本合理的煤炭库存水平等因素,虽然减轻了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的下降压力,但是依然不乐观的经济形势、电力和煤炭夏季消费高峰的终结和即将到来的淡季因素,使得动力煤市场信心不足,价格指数继续小幅下滑仍在情理之中。

  多方信息显示,我国煤价短期内并无明显走高动力,对于发电企业来讲是巨大利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受电力需求低迷、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较低,以及火电份额被水电等电源挤占等因素的影响,以煤电为主的发电企业发电量、售电量数据都将面临冲击。

  中电联1-7月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数据显示,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16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仅为0.8%,增速同比大幅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再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3%。持续了电力供需总体宽松的态势。据中电联预测,下半年全国电力消费增速有望回升,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4%,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将跌破4500小时,创新低。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如何保证发电量和售电量的市场份额,将主导发电企业业绩。

  

  新能源:业绩飘红超预期

  ■本报资深记者 肖蔷  

  与煤炭、石油的愁苦相比,新能源无疑是行业赢家。近日多家新能源企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财报,风电、光伏行业多家企业业绩飘红,产业走出低谷,行业持续景气。

  风电企业半年报整体“报喜”

  风电行业主要公司业绩延续2014年的增长态势,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发布2015年半年报,多数公司业绩飘红。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9.16GW,同比大幅上涨50.9%。风电行业复苏明显,风电场运营商收益率高企。

  财报显示,龙源电力上半年利润大幅增长,取得营业收入105.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实现净利润28.75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同期增长52.0%;归属股东净利润人民币22.07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61.6%。

  大唐新能源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唐新能源的净利润为2.78亿元,扭转了去年亏损680万元的局面。大唐新能源的税前利润为3.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05.94%。上半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9.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16%。

  此外,华能新能源今年中报净利11.3亿元,同比增长65.28%;节能风电利润总额2.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50%。

  据了解,风电运营商盈利增长的原因是上半年风速同比增加、风电分部装机容量增加,以及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上升。

  从风电产业链来看,今年上半年,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复苏态势明显,装机容量快速提升,产业链上的龙头公司表现突出。财报显示,金风科技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29亿元,同比增长110.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5亿元,同比增长276.62%;基本每股收益0.4622元。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50%至100%。中国明阳风电二季度内录得销售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67.1%;净利润为6,800万元,同比增长480%。风电叶片制造龙头中材科技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15%,同时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50%-300%。

  中国风电市场的强劲也带动了国外风机制造企业,财报显示,维斯塔斯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达到17.49亿欧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创历史同期新高,达到1.25亿欧元,同比增加3100万欧元;风机和服务的总订单储备达到历史峰值,总金额为169亿欧元,同比增长22%。

  “今年上半年国内风电行业稳步发展,风电开发商投资意愿明显提升。受上网电价调整的预期影响,今年仍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出现的抢装现象,市场需求旺盛,带动公司销售量和EPC业务增长明显。”金风科技相关人士表示。

  在此背景下,风电整机企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装机容量排在前5的制造企业与2014年相同,分别为:金风科技208.2万千瓦、联合动力133.8万千瓦、明阳风电120.3万千瓦、远景能源101.3万千瓦、湘电风能82.8万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金风科技与明阳风电同比增长均超过90%。

  虽然风电整机企业与开发商业绩飘红,但开发商盈利能力提升仍存瓶颈,主要风险来自弃风限电和风资源稳定性。今年上半年,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尽管弃风现象反弹,并网消纳步履维艰,风电业界仍普遍认为,风电行业未来将进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划,风电行业在未来5年仍将维持2000万千瓦/年的新增装机规模。国信证券分析师杨敬梅预计,今年全年风电建设都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全年的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5GW。

  光伏行业喜中带忧

  国家政策力推之下,光伏业逐渐走出低谷,迎来发展“黄金期”。

  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企业出货量同比呈上升趋势,盈利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多数实现了扭亏为盈。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A股光伏概念板块已发布2015年半年报22份。其中,仅有4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发生了同比下滑。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已发布半年报的22家上市公司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总和,较去年同期的227亿元增长了约17%。

  “上半年光伏行业继续延续了去年的快速势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光伏企业也在积极扩充国内组件产能。”能源局新能源司邢翼腾表示。

  截至目前,在已发布2015年上半年业绩的A股光伏概念上市公司中,东方日升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逾374%拔得头筹。财报显示,东方日升实现营业收入1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则达到了1.03亿元。

  晶科能源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公司光伏组件出货总量为913.4兆瓦,其中90.4兆瓦用于下游项目。第三方光伏产品出货总量915.0兆瓦,包括823.0兆瓦光伏组件、59.5兆瓦硅片和32.5兆瓦太阳能电池;出货总量较2015年第一季度的789.2兆瓦增加15.9%,较2014年第二季度的659.5兆瓦增加38.7%。此外,截至2015年6月30日,晶科能源并网光伏项目总量达到了725兆瓦。而营收方面,公司第二季度营业总额达到32亿元人民币,约合5.162亿美元,环比增长16.4%,同比增长31.6%。

  此外,阳光电源公告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4亿元,同比增长91.53%,实现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73.90%;裕兴股份预计,上半年实现盈利4324.15万元-4843.05万元,同比增长25%-40%。

  全球光伏市场持续向好、国内内需市场扩大无疑是光伏企业业绩飘红的最主要原因。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78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00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71万千瓦。1-6月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73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669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04万千瓦。“十三五”期间,预计我国光伏发电每年都将保持2000万千瓦-3000万千瓦的发展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光伏业好转的同时,困扰产业多年的问题却一直未消。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仍然遭受了欧美“双反”、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乏力、光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此外,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拖欠补贴接近100多亿元,这也经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难题。

  对此,国家能源局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系列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文件,国家能源局还重点推出了长远的“领跑者”计划,以快速提高我国光伏企业技术水平。业内预计,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场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将在20%以上,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等体量较大的市场,以及英国、印度和智利等新兴市场。在企业兼并重组加快的同时,光伏产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能企业绩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