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安康农网改造护航致富路

■本报特约撰稿 吴小慧 本报记者 刘炎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17日   第 26 版)

  图为8月8日,陕西安康供电公司员工在良田村农网改造现场进行杆上作业。
  吴小慧/摄

  前不久,国家电网公司确定,将在年初已安排902亿元农网投资的基础上,新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674亿元,全年农网改造升级投资将达1576亿元,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15年,对于地处陕南的安康供电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批复35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共计213项,投入近2亿元,目前各项工程均按计划推进。

  犹忆与电初接触

  安康市流水镇良田村位于瀛湖库区中央,因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迟缓,近年来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该村发展注入了动力,特别是2015年的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让该村群众的心中充满了致富的希望。

  “虽说我们这儿靠近瀛湖库区,但地处山间腹地,水路无法到达,以前村级公路也不畅通,上世纪80年代时我们这边才通电。那时施工架线很辛苦,什么材料都要靠施工队人拉肩扛,当家里的灯第一次亮起来时,我们全村人都很兴奋。”说起电的故事,良田村村支书刘堂余介绍,到2000年前后,安康供电公司对该村进行了电网改造升级,电视、洗衣机、电饭煲、空调等家用电器开始走进乡亲们的家中,电逐渐成为大伙生活中的必需品。

  同时,村里的年轻人们已不满足于家中一亩三分地的生活方式,毕竟有限的经济来源不能将大家留在家里,打工成为潮流,几年前,村里留守的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如何让电发挥更大的效能,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让年轻人都回来呢?安康供电公司与当地政府开始共同探索。

  电力护航致富路

  “你看,这房前屋后的果树、茶园,都是我们的摇钱树啊。” 刘堂余自豪地指着高高低低的丛丛翠绿道,“因为在家就有很多赚钱的途径,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陆续都回来了。”据介绍,近几年,安康供电公司结合新农村建设,将电力服务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电力服务人员的身影。很快,良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有经济林,种上了柚子、柑橘、枇杷、茶叶……及时跟进的电力服务,让灌溉、加工都没有了后顾之忧。

  谈起2015年以来的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刘堂余介绍:“供电公司对我们村的发展和用电需求是步步紧跟,了解到我们村建成大规模茶园后,这次又特别加装了一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0.4千伏导线6.5千米,10千伏线路0.3千米。”良田村有158户村民,由于山大沟深,住的比较分散,施工难度很大,但安康供电公司一户不落,把下户线和电表改造到每一家。依靠强大的电网,良田村的茶厂规模越来越大,果树越种越多。“大家都有信心,我们良田村一定会飞出金凤凰的。”刘堂余表示。

  用电不忘送电人

  近日,安康地区的气温高达38℃,不少老乡都躲在家里乘凉,但安康供电公司配网公司的施工人员为了尽快把农网改造好,每天早晨5点半就起床,6点开始进场施工,中午休息3个小时,之后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周末也不休息。

  “最近,我天天来工地看他们的施工进展情况,也顺便看看有啥需要协调的,一来二去,和大家就熟悉了,他们住的地方,很简易,就靠几台风扇降温,脸晒得比我们农民还黑。”刘堂余说,“他们这一身身的汗水,吃的这些苦、受的这些罪,在简易工棚里一住就是数月,为了啥,还不是为了我们群众生活的更好。”

  随着日落,40多名现场施工人员才使劲擦拭了从额头滚滚而下的汗水,收拾一天的施工工具、器材,准备回到临时住所加以休整,以便第二天更好地投入施工。

资讯
合肥配网“网格化”服务更高效
动态
太原供电以中枢能力建设带动管理创新
莱芜带电检测覆盖全市47座变电站(图片新闻)
安康农网改造护航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