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7月煤炭进口量创今年新高

汇率走低短期利好国内煤企

■本报记者 姚金楠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17日   第 02 版)

  8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7月全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煤及褐煤进口量达到2126万吨,环比增长466万吨,增幅达28.07%,创下今年以来最高水平。

  市场企稳 进口煤价格竞争力凸显

  7月份我国南北频现高温天气,国家统计局8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月全国发电量达5090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3658亿千瓦时,环比增长8.77%。“迎峰度夏”带来的动力煤需求增长是我国煤炭消费的传统,也构成煤炭进口量激增的基础因素。加之今年5月以来,国内煤炭行业持续企稳,睿能咨询煤炭分析师李廷认为,这使得煤炭进口市场的风险降低,进口贸易商的信心逐渐回升。

  目前,我国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环境仍在持续,钢铁、电力等下游行业需求整体上仍旧处于低迷状态。智诚达能源咨询总经理马俊华分析,此番煤炭进口量的增长也与进口煤价格的走低相关。

  据了解,今年1-2月,中国煤炭的综合进口均价约在410元/吨左右,而在7月份,这一价格已经跌至374元/吨。综合今年1-7月份的统计数据,中国煤炭进口均价为每吨387.8元,与2014年相比下跌了96.9元/吨。在行业集中程度低、市场供应持续过剩的环境下,低价格成为进口煤炭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汇率走低 短期震荡影响不大

  8月11日,央行发布声明,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幅度达1.86%,创20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两日内,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贬值超过3%。

  汇率下行,进口煤炭的价格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李廷认为,短期内这对于国内的煤炭企业确实存在利好,部分计划采购进口煤炭产品的企业可能会将目光转向国内。国内煤炭企业可以抓住这一机会,与购买方建立相对长期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销售市场。

  李廷表示,此次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的下调对于国内煤炭市场而言,其作用与去年10月国务院宣布恢复煤炭进口关税有异曲同工之处,本质上都是增加了煤炭进口的成本。从长期来看,这并不会给国内煤炭市场带来实质性影响。全行业产能过剩、库存走高、需求低迷才是制约国内煤炭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也公开表示,就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而言,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是正常的,是为了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可见,人民币的非趋势性贬值本身也属于短期行为,国内煤炭企业不应盲目乐观。

  清洁转化 国内煤企脱困大方向

  进入8月,国内煤炭企业也纷纷开始降价促销,神华、中煤相继推出优惠政策,“价格战”在国内煤炭市场频频上演。

  但马俊华表示,国内的煤炭价格实质上已经在逼近成本价运行,单纯的降价很难支撑行业的长期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表现在煤炭领域,国内对于清洁型低硫煤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来自澳大利亚、印尼的动力煤含硫量普遍较低,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这也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坐标,在下游行业需求动力普遍不足的环境下,大力发展煤化工、在煤炭的清洁转化上下功夫是未来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

首个风电制氢项目落户河北
资讯
新疆伊犁发现中国最早用煤遗迹(图片新闻)
关注
7月煤炭进口量创今年新高
北方首个岛屿微电网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