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

两局召开煤矿水害防治现场会

推广煤矿防水先进理念和技术装备

本报记者 武晓娟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8月10日   第 22 版)

  8月4日至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河北邢台冀中能源集团,召开全国煤矿水害防治现场会(以下简称会议)。会议强调,要积极推进煤矿实现“五个转变”,努力构建“七位一体”水害防治工作体系,进一步减少水害事故。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矿水害最为严重的国家。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煤矿水害事故导致死亡61人,占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17.8%,同比上升27.1%;其中,水害较大事故7起、死亡35人,分别占全国煤矿较大事故的28%和30.7%。

  随着煤矿开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水害隐蔽致灾源探查等的难度增大。煤矿水害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为满足煤矿安全高效生产需求,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和装备亟待升级。

  有效防范,研究实用技术

  面对煤矿水害的严重危害,贵州省一煤矿总工程师指出,只有不断探索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和方法,研发煤矿防治水探测仪器与装备,才是防止水害发生、解决煤矿水害的有效途径。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做好水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找出矿井内充水水源以及排水通道,这是很关键的一步,需要不断提高井内探测技术。对已查明威胁到矿区的水源,要及时进行排水,采取正确的疏通防水措施。如果由于条件限制,排水困难,就需要开启防水闸门、防水墙等设施,对水源进行阻截,降低危害。其次,为保证矿区安全,需要认真分析在开采、生产过程中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对井区出水情况作出推断,以便发生水灾时可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这就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装备,来探测地下含水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不断搜集井区附近气象、降水量和水文地质,并随时监测矿井水来源,明确不同季节涌水量对矿井的影响。

  “其中,煤矿防治水的技术关键,是查清矿区、采取、工作面的充水水源和导水通道,发展多种实用技术装备,来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水害防治与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武强教授指出,矿井充水条件分析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了解充水水源、通道和强度。

  矿井防治水基本原则从过去的“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八字原则,修改为现在的“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十六字原则,突出了水害预防和治理的重要性。在此次会议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黄玉治强调,要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即,由水害防治逐渐由过程治理为主向源头预防为主,由局部治理为主向区域治理为主,由井下治理为主向井上下结合治理,由措施防范为主向工程治理为主,由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

  矿井水防治与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武强告诉本报记者。一开始,矿井本身作为水源进行自排自给,后来发展防治水技术,和消除水患结合起来。现在不仅要自排自给,消除隐患,还要根据矿区所在地区的供水情况,进行矿井水综合利用。

  为有效防范和遏制水害事故,黄玉治强调,要努力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和应急救援“七位一体”水害防治工作体系,加大防治水监管监察力度。他指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必须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不断强化基础、技术、现场和应急“四项管理”,重点防治老空水、承压水、顶板水和地表水“四类水害”。

  不断突破,提升技术装备

  武强指出,矿井突水隐蔽致灾因素与机理多变,特别是随着深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水害防治形势严峻,面临众多挑战。

  记者了解到,我国煤矿防治水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主要体现在水害致灾地质要素综合探查技术与装备、水害致灾地质条件综合改造治理技术与装备、突水灾害快速抢险救援技术与装备三个方面。

  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的重大水害防治与快速抢险关键技术及装备为例,该集团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隐伏导水通道和老空水探查精度低、水害治理效果差、抢险堵水周期长等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已经在重大水害致灾源精细探测、高效治理和快速抢险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国际矿井水协会对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项目成果在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等领域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大幅度缩短了水害事故抢险时间,创造了世界采矿史上同等条件下注浆堵水用时最短纪录,提高了我国矿山抢险工程的技术水平。”

  记者了解到,单在重大水害致灾源精细探测方面,该集团首创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地质动态解释技术,使直径大于25米导(含)水陷落柱解释的准确率由50%提高到70%;并提出大定源回线与中心回线统一的瞬变电磁理论公式,消除大回线的边缘效应和地形影响,使探测精度提高25%;该集团发明了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前方水害隐患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方法,超前探测距离达到80米;研发煤矿回采工作面顶底板富水区音频电透视技术与装备,工作面探测宽度由160米提高到280米。

  此外,该集团创新煤层底板隔水层阻水理论及注浆改造层位选择准则,创建了顺硬岩含水层顶水钻进成孔工艺及定向长钻孔注浆技术体系,使有效注浆孔段占全孔段的比例由常规钻孔的15%提高到85%,单孔平均注浆量比常规钻孔提高5倍以上。并发明动水条件下封堵过水通道的控制注浆组合钻具及工艺等。

  数据显示,我国煤层底板岩溶水害、老空水害事故占煤矿水害事故的80%以上,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记者了解到,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的该项目成果已经在神华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煤炭企业的180多个煤矿得到推广应用,发现105条老窑积水巷道,预疏放老空水超过1500万立方米,避免了多次水害事故;改造18个工作面,解放了4028万吨受水害威胁煤炭资源;完成10个被水淹没矿井抢险堵水工程,堵水率达100%。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煤矿在物探、化探和钻探与水文试验方面,已有一套成熟的致灾地质构造探查技术方法。在水害致灾地质条件综合改造治理技术与装备方面,除顶底板、 老空、地表等常见水害条件改造与治理技术外,还有定向导斜钻井技术进行顶底板含水层及老空水预疏放,定向导斜钻井技术进行顶底板含水层、隔水层探查治理改造等技术。在突水灾害快速抢险救援技术与装备方面,主要技术和装备有地面或井下抢险救援钻孔快速施工技术、钻孔保浆控制注浆高效封堵过水巷道成套技术等。

  冀中能源集团、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等9家单位防治水最新技术和装备成果也亮相本次会议。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将积极推动煤矿防治水技术进步,为有效遏制煤矿重大水害事故多发势头,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两局召开煤矿水害防治现场会
资讯
工信部发文排查动力电池安全隐患(关注)
电缆作业者“蒸笼”下的坚守(图片新闻)
发改委实施增强制造核心竞争力工程包
上半年锂离子电池产量24.2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