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时间过半,山西电建扎实推进科创研发,硕果累累,今年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电力行业工法11项,省部级QC小组成果10个,科技成果1项,为该公司打造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芯”再度加码。
专利创造 引领科技研发
致力于加快高新产品研发、专利创造运用是山西电建人达成的共识,近3年来建立专项研发资金,推动研发项目达65项,专利项目达13个,实现了专业研发无空白点,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含金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西电建研制开发的“固定式半自动充氩气装置”很好地解决了高合金大径管在打底焊过程中充氩难度大这一难题,填补了充氩工艺的空白点,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同时,该公司还以“固定式半自动火焰切割机”为课题开展QC小组活动,一举连获省级、行业级、国家级QC小组成果评比一等奖, 实现了创新型QC成果“零的突破”,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9月,山西电建顺利通过了太原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审查,今年1月,又取得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重点突破 加快成果转化
山西电建把握山西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良机,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安装为重点研发课题,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攻克工程难题、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效果明显。
在华电山西朔州一期2×300兆瓦级热电工程中,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截面积大、横向跨距大的问题,采用在结构顶部布置大型卷扬机为主,大型主吊机械为辅进行吊装,圆满解决了大型组合管排吊装难度大的问题,比原计划施工周期缩短了30%。利用设备间距缝隙,制作穿装吊耳,突破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向火面水冷壁表面光滑的技术“天花板”,不断提升投产机组长周期运行的技术保障能力。
优化设计,节能降耗,更是山西电建以科技创新建设“绿色煤电”的“重头戏”。该公司在承建的山西国金一期2×350兆瓦煤矸石发电供热工程中,实行循环水管道防腐设计优化,节约成本50余万元。在现场施工用水系统中,采用深基坑降水收集利用装置,每月可节约施工用水费用近万元。在整个国金项目“优化设计、优化施工方案”方面的20个成功案例中,累计节约成本及创收达441万元。
小优创新 推动项目创优
浓厚的科技研发氛围,使山西电建各专业工种都不定期开展以“小、实、活、新”为特点的QC小组管理活动,优化施工和技术创新蔚然成风,成为项目工程创优的强大推动力。
在该公司承建的国峰2×300兆瓦低热值煤综合利用电厂工程中,给煤机就位施工打破常规工序,优化施工方案。利用机械吊装空余时间,完成就位工作,为后道工序赢得了5天宝贵的施工期。
利用锅炉钢架到顶和受热面施工间隙,完善了锅炉地下设施,并将零米进行毛地坪硬化,既不额外增加投入,又为锅炉区域下一步安全文明施工创造了条件。
在烟囱环基施工时,同步组织水平烟道施工,既避免了后期烟道施工高空垂直作业的风险,又利用该段正式烟道,作为烟囱安全通道的组成部分,节省了安全设施的投入。
同时,山西电建大胆采用新型材料,保证项目投产后的运行效果。如在烟囱内衬施工中,采用新型材料,并调整在筒壁施工完、提模装置拆除后进行,仅用57天就完成施工。
山西电建还大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集采、OA协同办公自动化等软件系统的应用,形成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一体化,为科技创新打造完善周全的服务体系。
随着科技创新的步伐铿锵迈进,科技创新成为山西电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源泉。今年以来,重组后的山西电建以“科技芯”为原动力,带动企业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从市场签约逆势增长、内部改革凸显优势,到经营管理的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的融合贯通,已然开启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