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

东方物探“两宽一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区外市场开发获重大突破,半年中标14个项目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7月27日   第 13 版)

  本报讯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下称东方物探)紧紧依靠以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为核心的“两宽一高”等高端技术和核心利器,在国内外物探市场攻坚啃硬,继续成为全球陆上物探市场的领跑者。今年上半年,东方物探获得亿元以上项目9个,深海业务同比增长36%;区外市场开发获得重大突破,先后中标14个项目,合同额达2亿多元;国内外新增客户11家,市场下行趋势得到遏制。 

  2002年,东方物探在准噶尔盆地西部实施了我国第一块全方位地震观测项目,“凌云工作室”通过研究,首次提出了全方位地震观测能够改善地震成像能力的技术理念,为后来东方物探实施和发展“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技术奠定了必要基础。 

  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东方物探自主研发了基于KLSeis软件、G3i全数字地震采集系统、低频可控震源KZ28LFV3、数字化地震队(DSS)和GeoEast海量数据处理系统五大自主核心装备和软件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配套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2012年,东方物探集成创新了“G3i仪器+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数字地震队+‘两宽一高’”一体化采集模式,为宽方位、高密度勘探技术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这是我国陆上地震勘探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发展,被评为2013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在伊拉克鲁迈拉油区,东方物探全球第一支数字地震队作业日效率比常规地震队高10倍以上。 

  “两宽一高”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先后在塔里木、准噶尔、吐哈、华北和辽河等油田探区及海外成功应用,占东方物探全部三维项目的30%,勘探效率提高8至9倍,成为实施高精度勘探,促进油气发现的主打技术。 

  “两宽一高”技术独具特色,在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中成效显著,尤其是基于“两宽一高”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在中东、非洲、中亚等地区,形成了可控震源交替扫描、滑动扫描、独立同步扫描等采集方法,可控震源高效采集和配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采集效率,不同吨位、低频宽频、高性能的可控震源满足了多种地表类型采集的需求,为东方物探抢占海外高尖端市场提供了技术保障。 

  截至目前,东方物探62%的海外地震队应用“两宽一高”技术,在32个国家多种复杂地表下进行可控震源高效作业,成功运作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采集项目。迄今全球最大的沙特S69、S70和S71项目,实现5万道记录系统和30台可控震源状态的实时监控,单日最高工作量达到1.6688万炮;阿曼项目创造平均日效1.2万炮、最高日效2万炮的纪录;哈萨克斯坦项目采用G3i+低频可控震源+DSS的高效采集模式,完成全球陆上首块使用1.5赫兹低频可控震源的工业化勘探。

  (谭晔)

中石化碳排放交易额超亿元
东方物探“两宽一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闭环管理根治“低老坏”(图片新闻)
华北油田油藏立体治理精细注水效果显著
中缅天然气管道广西段
4条支线全部投产(关注)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