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煤炭行业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煤炭科技创新,着力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但是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持续波动下行,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进口规模大,全社会库存居高不下,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经营愈加困难,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区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
综合分析,当前煤炭价格低位徘徊,经济低位运行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但从宏观经济发展和企业承受能力看,企稳回升迹象已经显现,但仍不稳定;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煤炭行业脱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把控总量、稳煤价,保安全、保稳定作为主要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第一,要正视困难,认清形势。
一是要看到煤炭价格长周期在盈亏平衡点以下运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煤炭价格经历了持续三年的大幅下降,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2011年11月份的860元/吨下降至目前的410~420元/吨,价格下降超过50%;炼焦煤价格由高点的21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不到900元/吨,价格下降幅度近60%。近期虽有小幅回升,但回升的动力仍很弱,企业经营的压力加大。
二是要看到企业大范围亏损对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今年以来随着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低位运行,行业盈利能力逐月下降。据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8亿元,同比下降66.8%;其中,90家协会直报的大型煤炭企业出现了整体亏损。据调研,目前除个别优势企业和部分上市公司账面有盈利外,其他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
三是要看到货款回收难、现金流紧张对企业运行带来的影响。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3632.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回款质量下降,承兑汇票比例提高;又受到企业效益下滑和信用等级下降影响,一些银行收紧信贷,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现金流紧张,直接影响煤矿安全投入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四是要看到职工收入下降、拖欠工资增加对矿区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据调研,在21个主要产煤省区中有20个省区煤炭企业普遍下调了职工工资,有的下调幅度超过了30%。在调研的85家煤炭企业中,有40家煤炭企业存在缓发和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有的企业还大量拖欠应缴纳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费用,这些问题如继续蔓延,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矿区社会稳定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第二,要立足发展,坚定信心。
一方面,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不会改变,煤炭消费总量还有增长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强调指出,我们正在压缩煤炭比例,但国情还是以煤为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还是以煤为主的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还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美国能源发展重点是页岩气,我们则要重视资源丰富的煤炭。我国在着力推动能源革命,加大能源结构调整的进程中,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改变的。对此,必须坚定信心。
综合国内多家研究机构的预测成果,结合国家统计局对煤炭生产和消费量数据调整情况,到2030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5—48亿吨左右,在现有基础上,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必将推动宏观经济持续回升,有利于拉动煤炭消费需求增长。近期,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规模超过2.8万亿元,必将带动电力、钢铁和建材需求增长;同时,国家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营改增等政策措施,将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市场活力。下半年宏观经济有望继续持续向好,从而带动煤炭消费增长。
第三,要内部挖潜,外部争取政策。
针对近年来,煤炭经济持续下行态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主持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并指示建立了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制度。自去年行业脱困机制建立以来,已召开了33次会议,研究出台了30多项政策措施,相关政策措施效果正在显现。
因此,对于煤炭企业,既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解决当前的突出困难;又要加大内部挖潜,增收节支,控制经营风险。要加强市场调查研究,自觉遵循商品价格规律,科学组织生产,做到依法依规生产和建设。要加强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谋求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的思路、途径和模式,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转型升级。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注重内部挖潜,开源节流,强化资金管理,防范企业风险,保持矿区稳定,保障安全生产。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提高煤炭生产效率,着力推动煤炭由传统的煤炭生产向煤炭生产服务型转变。要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退出机制,减轻企业负担。
(作者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文章根据其在2015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上的讲话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