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原油供应充足 议价能力增强

亚洲油市进入“买方市场”时代

本报记者 王晓苏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7月20日   第 10 版)

  图为位于日本川崎的一个炼油厂

  石油市场已经成为这一年来最受关注的能源市场。油价暴跌之后一直在低位徘徊,影响已蔓延至各个领域,市场鲜有利好油价回升消息,但不利消息却接连传出。近日,伊朗核谈终于达成全面解决协议,伊朗重回石油市场几成定局,再度令油价下跌。然而,对消费者、特别是亚洲石油买家来说,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因为亚洲油市正在成为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已经到来

  这种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一些主要原油供应国在亚洲市场的占有率。伊朗虽然尚未回归,但核谈协议的签订无疑是一颗定心丸,加上伊朗早前积极的态度,下半年市场再添新增供应已成定局。亚洲是伊朗的主要市场之一,但在伊朗受到制裁的这几年,其买家早就被俄罗斯等国家瓜分。想要夺回亚洲市场份额势必要经历一场争夺,下半年的竞争自然会更加激烈。

  对亚洲石油消费者,特别是那些炼油商来说,市场情况的变化令其陷入两难境地。面对新时期的到来,他们是应该选择遵守早已签订的长期供应合同,还是选择在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的现货市场购买更多原油?这些亚洲买家的长期供应合同大多是同中东原油生产国签署的,选择更多的现货供应自然可以抓住当前低油价的机遇,然而供应风险也会增加。

  亚洲炼油厂大多距主要原油生产国较远,为了提高供应安全性,绝大多数炼油商都选择同可靠的原油生产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如沙特阿美等公司。这部分供应占到95%以上。

  选择长期供应合同的好处是能源供应安全有所保障,原油供应的稳定性很高。然而,选择长期合同也意味着放弃了当前油价大跌的优势。与欧美国家炼油商充分利用低油价优势降低成本相比,选择长期合同的亚洲买家就显得有些太过保守。

  如今,越来越多的亚洲买家选择打破这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油价因伊朗石油出口制裁即将解除再创新低,这种诱惑更是难以抵御。截至7月17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63美元,收于每桶51.41美元,跌幅为3.07%。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6美元,收于每桶57.05美元,跌幅为2.5%。

  花旗集团产品研究部门主管Ed Morse表示:“石油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特别是在亚洲。这里的炼油商正在终止部分长期合同,或者重新进行谈判,并加大现货市场的石油购买量。”

  油价持续低迷和充足的供应令石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显然,亚洲买家意识也到了这一点。他们有了更多底气,也可以谋求更多利益。这可能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油价将视亚洲买家的购买习惯而定,是选择继续采用长期合同,还是加大现货购买量。亚洲石油市场将得到巩固,但竞争也将更加激烈。石油生产商为了寻求市场份额不得不面对更加残酷的竞争。

  长期合同被抛弃

  现货供应受追捧

  石油市场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亚洲市场,更大的改变发生在远东地区,这里曾是中东原油生产商最主要的市场。该地区的炼油商和中东原油生产商有长期的供应合作关系,可以算是他们的老牌客户。然而,这种长远和牢固的关系如今也面临着崩裂的风险。据一位石油贸易商透露,一些日本炼油商已经计划削减长期原油供应合同的购买量,长期合同原油进口比例从90%下降至70%。韩国炼油商也是如此,将长期合同供应比例从75%减少至50%。

  更充足的供应对石油生产商来说意味着更加有限的市场空间和更激烈的竞争,然而对买家来说,却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利益。印度炼油厂正在和中东原油生产商进行谈判,要求他们分担原油运输途中的成本和风险。过去这种成本一直都由买家来承担了。俄气也同意中国今年的石油供应合同以人民币支付。正是因为有了更多底气,买家才敢于提出更多要求。

  今年5月,俄罗斯首次超越沙特,成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不仅如此,沙特还失去了印度最大现货原油供应国的地位,被尼日利亚取而代之,为4年来首次。众多石油生产商都将目标锁定亚洲市场,一些南美国家尤为积极。印度私人炼油厂目前30%至40%的原油供应均来自南美地区,10年前这一比例还不足3%。

  为了更好的占据市场份额,其他原油供应国也在模仿沙特等长期占领亚洲市场国家的成功投资策略。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计划同中石油合资在中国南部新建一个炼油厂,2017年投入运行,产量达每日40万桶。JBC Energy分析师Richard Gorry表示,这个炼油厂的原油供应将主要来自委内瑞拉。

  今年4月,俄气签署一项初步协议,同意入股越南Dung Quat炼油厂49%的股份。俄罗斯石油公司也同印度Essar Oil公司签署原油供应合同,并入股该公司。据悉,俄石油未来也有和中国合资新建炼油厂的计划。

  风险利益如何平衡

  但也有分析指出,削减长期合同比例达到20%至30%,将大大增加炼油厂的供应风险。一位贸易商表示,没有炼油商愿意取消沙特阿美的原油供应合同,除非已别无选择。

  在亚洲重要原油市场中国,中东石油供应所占比例仍在稳步增长中。BP《全球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46%的原油进口来自中东地区,2003年这一比例为40%。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沙特在美国和日本市场份额的流失。这两个国家自中东原油进口量比2003年下降1/4左右。

  有分析师指出,像尼日利亚、安哥拉、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国原油供应的长期安全性不如沙特等中东原油生产国。Nomura公司分析师Alastair Newton表示,俄罗斯能源供应并不是十分可靠和稳定,纠缠多年的俄乌斗气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委内瑞拉的石油供应也不够可靠,尤其是这个国家正深陷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国际能源署(IEA)预计,俄罗斯未来20年内原油出口量将下降100万桶/日,主要是由于其原油产量的下跌。

  事实上,作为长期垄断亚洲石油市场的原油供应国,沙特也早就看到了自己所面临的危机。通过大幅削减对亚洲石油出口价格等方式,沙特正在努力维持自己在亚洲市场的份额。沙特给亚洲市场的石油出口折扣甚至一度创下新纪录。一位亚洲石油贸易商表示,如果沙特等长期合作的供应国原油价格也下调,他们肯定还是愿意选择继续进口的,毕竟选择新供应将带来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受技术方面的限制,炼油厂通常也更愿意选择进口来自长期合作供应商的原油。当伊拉克的新巴士拉原油6月进入市场,并未受到广泛接受。因为对炼油厂来说,适应新的原油供应肯定需要一段时间。即便是应急储备,炼油商也会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原油供应。

资讯
亚洲油市进入“买方市场”时代
国际石油市场或陷供需拉锯战
IEA:明年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无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