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我国热电应由“大”向“强”迈进

卢炳根 蔡明灯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7月20日   第 05 版)

  梳理2014年前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等,都对全面整治环境、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提出了明确要求。

  笔者认为,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促进发展,早日实现我国从热电大国向热电强国的转变。

  纵观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至90年代间,达到迅速发展期、并持续进入到现在。仅“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年均装机增长约16%。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的热电装机约25182万千瓦,居世界首位。据预计,到2015年,我国热电装机将达26500万千瓦。

  近年来,随着我国热电企业不断完善发展理念、创新实践,以及科研单位对低能耗长输热网供热专利技术等的有益探索,两者相得益彰,推动了热电行业不断做强做大。

  以浙江为例,该省至2013年,热电总装机514万千瓦,年供热量为3.5亿吉焦,单位容量供热量大于邻省的5倍左右:供电煤耗290克/千瓦时,好于该省大型燃煤机组水年:同比2009年供电煤耗下降64克/千瓦时。更催生了全国能耗最低的热电厂——浙江嵊州新中港热电有限公司。2012年2月,该公司5号机组投产后,供电煤耗下降到140克/千瓦时左右。该公司的节能实践,曾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选为“十大节能工程之热电联产 ‘最佳节能实践案例’”。

  再如南京苏夏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其将热电厂的蒸汽供热半径扩大至30千米左右,打破现蒸汽热网设计技术供热半径范围6—8千米(国家规范规定)热电行业传统标准,创造国内长距离集中供热记录。

  但与此同时,我国热电装机的发展创造了世界速度,但供热量增长并不快,只从2006年供热量约227565万吉焦,递增到2013年的324128万吉焦,年均增长仅6.06%。

  究其原因,不外乎在国家政策、规划布局、管网建设、分散型燃煤小锅炉抢热,及机组选型效率诸方面因素综合所致。需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找出影响发展的症结,突破制约,落实发展的战略战术。  

  总结起来,当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制约热电发展的问题具体如下:

  热电布局合理性认识不一。热力规划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对热电布局合理性认识不够一致,各热源点之间缺乏符合节能减排这一原则的内在联系。已有工业园区内热用户不足设计能力,造成源头性浪费;热电厂分布不均衡,供热范围的划分不合理。政府批准迁移引进的热用户选址不合理,造成供热企业重复或过远敷建浪费。由于规划布局上存在的随意性,导致考虑局部利益多而兼顾全局利益少。热电企业的投入没有充分利用发挥和回报。

  管网建设技术与理念认识不够。现有体制供热管线建设是由热电企业独家投资,明显势单力弱。热力管网配置受原热力规划约束,政府对热力管网政策上未能给予足够力度的支持。特别对于管网是采用地埋与架空的区别、对于节能与安全运行的理解有偏差。所以对于管线热网状况,是体现本地域基础设施优劣的标志,这一理念的认识,急需进一步提升。

  小锅炉替代与拆除进度尚要加快。集中供热范围内替代小锅炉政策落地进度不快,目前执行力度虽有加强,但距离全部拆除还需一段时间。供热半径内外还有分散小锅炉低效供热,能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供热范围内存在数百台的小锅炉运行,不仅有碍于节能减排,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对整个地方经济环境安全生产严重不利。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节能减排投入带来的较大的成本增加,节能减排新技术因价格高昂不能引进,往往使企业承受很大压力。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应予以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目前有的县域专项资金补贴政策尚未出台,企业急待政策早日落地。

  脱硝时间紧迫、压力大。绝大部分热电企业,虽已采用循环流化床低氮燃烧工艺技术,但氮氧化物排放仍不能达到新国标要求,还将在2015年底完成脱硝改造工程(加氨氮)。

  为使我国热电联产事业持续向“健康有序、持续快速、先进科学”的方向发展,实现从热电大国到热电强国的转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充分重视热电联产专项规划编审的重要性,加快形成各地热力规划的编制工作机制,并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各省(区、市)电力发展规划相协调,同时实行滚动管理。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电力设计或咨询资质。尽快明确规划编制细则,使规划编制规范、统一。

  进一步加大、加快大型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建设,提高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在全国发电装机所占比重。对于中小城市及城镇,鼓励建设背压型热电机组或者生物质能热电机组及垃圾类综合利用供热机组;对于已有的中小型抽汽热电联产机组,应根据其剩余寿命和机组状况,提出为背压机组改造或关停的合理方案。同时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尽早完成目前所有中温中压备用机组的升级改造工作。在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城市,适度建设大型热电机组,鼓励建设背压式热电机组;在中小型城市和热负荷集中的工业园区,优先建设背压式热电机组;鼓励发展热电冷多联供。

  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热电联产配套热网工程规划和建设工作。热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步进行,落实配套热网工程的建设单位和资金来源,确保配套热网建设与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尽快制定完善热电联产电热成本分摊实施细则。合理确定电价,指导制定热电联产的热价;引导市场建立完善合理的热价定价体系,合理地测算供热成本并制定分类热价。

  加快城市周边现役纯凝机组供热改造工作力度,明确城市周边纯凝机组改造应纳入热电联产专项规划。为鼓励各投资方对纯凝机组改造成热电联产机组的积极性,可考虑给予在实施供热改造的基础上,优先核准其新建或者扩建热电联产项目的优惠政策。

  地方政府要重视热电联产法规管理工作,完善修订或出台《热电管理办法》,加强对当地热电企业的管理协调,有效解决热电企业面临的运营困难,提高热电企业供热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尽快制定并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细则内容,明确政府、企业各行为主体的职责,并签订、落实考核责任书,与政府业绩、企业效益紧密挂钩,将责任落地。

  落实脱硫补贴政策,并尽快制定出台各级政府对企业脱硝改造的补贴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实施和达到国家标准的排放指标;加大各供热区域内替代分散锅炉的治理的行政力度和经济处罚手段,限期拆除,确保现有的和规划中的热电联产项目,有合理适宜的生存发展空间。

  (卢炳根系国网湖州供电公司高级经济师;蔡明灯系湖州织里长和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天然气行业改革基本条件已具备
油气改革与能源结构调整是两个相交圆
天然气公平贸易呼唤能量计量
我国热电应由“大”向“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