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6月29日 星期一

上海打造核电产业链新高地

“十二五”累计实施核电项目90余项,总投入达到93.5亿元

金亚勤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6月29日   第 17 版)

  从核电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设备制造,到测试认证、运行服务、人才培养,上海正在打造核电产业链的新高地。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上海已成为国内核电工程设计,主设备、辅助设备,核电站建设运行以及检测服务、核电人才教育培训等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上海核电办主任韦平近日在第七届中国核电前沿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上海核电产业正进入较快发展期,在沪形成了以中央企业、地方企业以及各类不同所有制企业近百家集聚发展新格局。”

  科技创新聚集产能

  公开信息显示,上世纪70年代,上海核电产业从“728”工程开始起步,为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站提供了50%的重要设备和千余吨核用特殊材料。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上海核电产业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链日趋完整,已成为上海市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的重点领域。

  尤其在装备制造和服务业方面,上海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相关资料显示,上海目前已形成以上海电气为主,较为完整的核电装备制造体系,一批企业近年来已取得ASME核电生产许可证书,具备核电设备出口的国际资质。逐步成形的上海电气临港重型装备制造基地、上海电气闵行热加工基地和宝钢核电特种材料基地等三大制造集聚区拥有世界一流的重型厂房和先进设备。

  在核电服务业方面,上海已在技术研发、系统设计、标准制定、测试认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集聚了一批实力强劲的企业,并在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核电发展技术要先行,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引领的作用。上海市目前正在部署加快推进核电领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韦平表示。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上海已累计实施核电项目90余项,总投入达到93.5亿元,形成各项核电专利337项。截至2015年3月底,上海已累计承接各堆型核电主设备共计287台,已交付主设备145台,核机容器2000台,各类仪器仪表近万台。

  不仅如此,近年来上海核电装备企业通过三门、海阳、台山项目建设,已基本掌握了三代核电设备制造技术。AP1000首台堆内构件已在6月13日完成交付。目前正在计划研制“华龙一号”堆内构件,以及常规岛智能发电机组。

  “走出去”步伐加快

  当前在融入核电“走出去”的整体战略中,上海正积极参与海外核电项目的建设。

  上海核电办信息处处长周凌表示,虽然上海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与国际同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岛设备制造企业缺乏自主设计能力,部分核心产品的合格率与国际同行相比偏低,工艺成熟性和质量稳定性有待提高。

  周凌建议,上海核电产业要“走出去”,首先要学习全球核电主设备成套供应商“走出去”的策略,比如西屋电气、阿海珐、俄罗斯原子能等公司就在拓展国际市场上有很多经验可借鉴。

  上海核电办提出“走出去”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单件设备出口。今年3月,上海电气通过与法国阿海法公司的合作争取到南非核电站的一个分包合同;第二步是通过搭船出海实现核电设备小成套的出口;第三步是通过组合联队实现设备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

  “实施三步走战略首先需要加快技术研发,打造设备集成和综合服务的供应商。然后组建上海核电产业联盟,打造上海核电品牌。同时强化核安全意识,加快核电国际化人才培养。”周凌认为,“对接上海自贸区,推动上海核电产融结合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我们将积极发挥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吸引各大核电集团在沪发展金融业务,推动核电设备的融资租赁等创新发展,为核电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周凌表示。

  信息显示,上海市政府与中核集团于6月24日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发将重点围绕产业金融领域、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以及经济等方面开展合作。

上海打造核电产业链新高地
资讯
关注
中美企业融合优势开发全球核电市场
海阳核电2号机组稳压器就位(图片新闻)
90后焊工担大任(基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