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

亚信非政府论坛首次年会召开

亚洲能源安全合作框架成形

■本报记者 贾科华 王林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6月01日   第 01 版)

  5月25日,以“未来十年的亚洲:安全与发展”为主题的亚信非政府论坛首次年会在北京举行。亚洲能源安全是首次论坛年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亚信关注的安全与发展问题的一项具体内容,更是亚洲未来十年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据介绍,此次论坛共设六场专题会议,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承办的“2015年亚信非政府论坛能源安全圆桌会”上,来自亚信成员国、观察员国的40余位能源、外交与战略领域的与会者就“构建亚洲能源安全合作框架:从共识走向行动”,达成了诸多共识和倡议,对于扩大亚洲地区能源安全对话和协作,推进亚洲能源发展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亚洲各国难以独自应对能源安全问题

  举办亚信非政府论坛是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5月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提出的重要倡议,旨在建立亚信各方民间交流网络,传播亚信安全理念、提升亚信影响力、推进地区安全治理。

  据了解,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区,供应多元、复杂,能源安全进而成为亚信非政府论坛的一个核心议题。“虽然亚洲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供给主要来自西亚地区,其余能源资源也分布广泛,并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但是长距离运输、地区安全形势等因素给亚洲能源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

  “亚洲区域能源安全与各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紧密关联。”能源安全圆桌会议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小杰指出,“目前,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的刚性关系依然存在。”例如,预计今后十年内,印度经济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能源需求将迅猛增长,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经历目前中国正在承受的问题。

  亚洲国家能否找到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源发展解决方案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重大课题。有关研究表明,北美地区是一个中心-外围型的能源供需格局,能源安全主要体现在美国本土需求和南北供应的保障上,近几年来美国的“能源独立”趋势改写了它的能源安全形势,冲击着地区能源安全格局;欧洲的能源安全主要体现在多元供应保障上,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依赖;未来欧洲的能源安全有赖于能源结构的加速转型。亚洲的能源安全在多元供应和对外依赖方面与欧洲相似。但是,相比欧洲而言,亚洲地区多数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发展程度差异较大,能源转型、能源技术选择与能源效率提升以及普遍服务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都不是各国独有的问题,也不是各国独自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亚洲国家必须不断走向开放、包容和合作,加强双边、多边能源合作。

  如何对接既有框架

  事实上,亚洲地区目前已有诸多双边和多边合作,这些双边或多边合作也越来越走向跨区域合作。

  例如,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新丝路战略构想,就是一个跨区域合作的新思路。另外,哈萨克斯坦提出了“光明之路”和绿色桥梁的发展构想,蒙古国提出了“草原之路”,韩国提出了“欧亚倡议”,印度提出了北印度洋战略,即以印度为中心的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洋合作战略。

  徐小杰认为,上述跨区域合作思路均存在相互对接、相辅相成的空间和必要性。那么,如何实现上述各跨区域合作思路、框架在宏观层面的对接呢?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认为,亚洲能源安全诉求虽然复杂多样,但是越来越相互交织为一个整体,为了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可持续的亚洲能源安全合作之路,需要各国共同创新能源安全理念和合作的新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应构建物质型态、制度形态、金融型态和认知型态的多元合作新架构。”

  但据日本名古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增田达夫和周大地介绍,世界上有诸多全球性和地区性的能源组织,却没有一家是真正针对亚洲能源安全而设立的或有效运作的机构,这值得深入探讨。土耳其博斯普鲁斯能源俱乐部主席摩哈摩德·奥古特也认为,“目前亚洲能源供需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没有统一的能源治理组织,所以亚洲需要有若干非政府的治理组织来发挥作用。”

  在这方面,会议多数专家也达成了共识,即今后可以亚信能源安全圆桌会议为平台,建立亚洲能源安全智库和专家库,定期监测本地区能源安全形势和政策需求,不定期提供亚信非政府论坛项下《亚洲能源安全评估》报告。同时,通过本论坛,在研究层面上构建透明、共享和开放的亚洲能源数据体系,为亚信非政府论坛和其他机构,分析亚洲能源安全形势,提供共享的数据支撑,提升亚洲能源安全评估的透明度。

  从共识到行动

  “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由传统的能源资源供应和运输安全,进一步转向包括供应、需求、运输、市场、气候变化等多领域、多层次的能源安全。”徐小杰说,同时,能源发展趋势也正由高碳加速向低碳、清洁和可持续能源服务方面转变。这就需要各方不断增强能源供应能力,推进能源供应多元化。

  目前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领域,但在非化石能源领域,亚洲地区仍有巨大合作空间。周大地认为:“虽然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新能源难以直接跨区域运输,但在科技、投资和市场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曾少军也表示:“具体来看,中日韩三国有很好的新能源技术优势,为与其他亚洲各国的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例如,可以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既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又能避免‘双反’等经济纷争,是共赢之选。”

  对此,与会代表均赞成,亚洲国家需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转移与推广应用。另据徐小杰介绍,多数专家倡议,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从能源产业和民间组织的角度,研究、总结与推进跨区域能源合作的最佳实践、技术转移与应用推广以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合作经验,以持续推动本地区的双边、多边能源合作。

致密气是现阶段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最现实选择(评论)
亚洲能源安全合作框架成形
国内最大分布式光伏单点并网项目发电
国家电投正式成立 王炳华掌舵
A股首支纯核电股清晰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