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

社会责任化于心 环保躬身践于行

——华电滕州新源热电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本报记者 刘浩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5月18日   第 15 版)

  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运行中的一号机组湿法除尘设施

  “做最令人尊敬的现代热电企业”,进入办公楼,最显眼的便是这华电滕州新源热电的企业愿景,而新源热电公司的总经理秦文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则是:不环保不发电!这个坐落于江北水乡、墨子故里,拥有深厚底蕴的热电厂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源热电的前身是滕州发电厂,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563人,总装机量为1000兆瓦,年发电能力55亿千瓦,供热能力620万吉焦。曾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领域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如今,该厂更是将环境保护事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扛着承诺前进

  滕州新源公司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法和各项环保政策部署,坚持环保建设与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步前行,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为了那句“不环保不发电”的承诺,新源热电自2006年开始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改升级,坚定不移地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标准。

  “自2014年以来,我们已经累计投资超过3.265亿,对大气污染物进行治理,不仅完成了1、2、4号机组脱硝技改、2号机组脱硫旁路拆除和4台机组除尘等共计39项大型环保技改,还采用了国内外认可的湿法除尘工艺积极地实施了电除尘改造,采用成熟的立式、管式湿法除尘工艺,极板均为蜂窝管式结构。”总经理秦文学介绍道。

  目前,新源热电1号机组湿法除尘已于2014年9月20日开工,2015年3月31日竣工,正进行试运行。2、3、4号机组湿法除尘分别于2014年10月10日、2014年11月20日、2015年4月27日开工建设,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可以全部建成投运,届时,该公司烟尘排放浓度将不超过5mg/m3,完全符合最新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各项指标规定。

  “公司现在正积极推进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已完成初可研工作,正组织可研审查,计划2016年底3、4号机组实现超低排放,2018年底完成1、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总耗资约1.53亿,届时将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低于35mg/m3、50mg/m3、5mg/m3,排放量进一步降低。”秦文学说。

  不仅如此,滕州新源热电通过对供热首战的增容改造,供热能力由原来的400万平方米增至600万平方米,代替城区各类锅炉300余台,每年可减少5000余吨的二氧化硫和600余吨的氮氧化物。

  带着理想攀登

  如果说节能减排技改升级是发电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话,滕州新源公司还在一些“份外”的领域做出了令人称道的业绩。

  从2009年起,该厂实施建设了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做为循环补充水使用,2013—2014年间,通过资金和技术的再投入,完成了中水深度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生技部党支书刘真在向记者介绍时一脸自豪:“工程投运后可节约新鲜水220万立方米,年节约资金300万元,年削减COD(化学需氧量)110吨,氨氮12吨,不仅节约了大量水资源,还对滕州市城河以及微山湖等南四湖水质等起到了保护作用,利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更难得的是,滕州新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治污研究,获得了一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发明专利——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工艺。

  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滕州市政府,十数年未曾得到有效解决。而政府对这块心病不仅被新源公司“治”好了,还变废为宝创造了一定的价值。

  “什么?发电机组掺烧污泥?”记者一脸惊讶。

  “没错!我厂通过治污研究和技术创新,投资1400万,将电厂烟气余热干化、锅炉高温焚烧优势与市场先进干化设备有机融合,最终开发出集污泥干化、焚烧、污染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污泥综合处置与利用的集成技术,实现了污泥彻底治理的最佳途径,开创了国内大型发电机组掺烧城市污泥的先例。”副总经理卓德勇介绍道。

  凭借这项工程,滕州市实现了污泥的100%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每年为国家节省污泥掩埋占用耕地22亩,为地方节约填埋费用约1800万元。

  当问及电厂为什么要花心思在污水、污泥的治理上,滕州电厂的管理者们几乎异口同声: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综合性能源公司”,还有别忘了我们的愿景是做最令人尊敬的现代热电企业!

  正是凭借着内心对理想、对承诺的不断固化,以及对使命和责任的持续践行,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路才越走越宽。

资讯
山东热电发展步入新时代
关注
华能聊城热电:围绕安全抓春检(图片新闻)
社会责任化于心 环保躬身践于行